近期,一票来自马来西亚的集装箱货物,在上海外高桥四期码头专门的国际中转集拼仓库内,完成拆箱作业,箱内的电解电容等国际转运货物,与其他同一目的地的出口货物一起,重新拼箱,再装船出境。此票,成为上海外港海关开展的第一票国际中转集拼实货测试,上海外高桥港区由此走通了国际海运中转集拼业务全流程,为后期此业务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所谓国际中转集拼,是指境外货物经国际航线运至上海港后,与中国内地转关至上海港的出口货物一起,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进行拆箱、分拣和包装,随后再根据不同目的港或不同客户,再次运送出境的一种港口物流业务。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是衡量国际枢纽港发达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历来是各大港必争业务,在亚洲区域内,新加坡、釜山等港口对此业务较为熟稔。
对于航运企业而言,国际中转集拼可节省成本。比如,一批要出口到欧洲的货物,共装了两个半集装箱,若不做集拼,运价仍按三个集装箱来计算,成本高企,效率低下。对上海港而言,若此业务缺乏,不少货主为降成本,就会选择去国外中转港做国际中转集拼。
不过,上海港要开展国际中转集拼,就要解决中转集拼货物在物流作业中的监管难问题。据介绍,上海海关运用信息化手段来降低运输和卡口监管风险,通过试点应用安全智能锁、电子围栏等技术,以及运用高清监控系统对中转集拼作业区域实施全程可视化管理,来确保货物监管流程的高效与可控。
据悉,刚刚过去的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00万标箱,已连续12年坐稳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位置。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与跨境贸易服务环境持续改善相关。上港物流拼箱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相较原先货物须绕道中转港相比,而今,依托上海港进行国际中转集拼后,上海及长三角区域内的物流、进出口企业便可大幅节省转运时间和成本,也有利于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吸引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等高附加值物流服务在上海港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