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上海首演30场收官,计划2026年登陆海外舞台

10月19日,音乐剧《风声》在上海西岸大剧院完成首轮30场驻演。该剧改编自麦家同名小说,由总制作人、作曲阿云嘎,导演肖杰等领衔的中外主创团队联袂打造。为突破传统主旋律题材叙事定式,《风声》在艺术形式上大胆革新,首创“沉浸式影院音乐剧”新范式。上海驻演后,《风声》将于11月开启全国巡演。

《风声》历经3轮工作坊打磨、上万次细节推敲,实现从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的学术孵化到交响音乐会的完整历程。编剧团队表示,通过工作坊不断调整戏剧与音乐关系,“歌曲的分布、形式和内容,反过来影响剧情和节奏”,最终实现“从小爱到大爱”精神蜕变的共情表达。在剧情架构上,《风声》创新融入年轻群体喜爱的“剧本杀”式悬疑元素与回溯独白,聚焦“捉鬼”主线与双女主情感联结。剧中重要唱段《知己》《迷雾》《请用爱将我掩埋》等,以主题旋律回环使用,层层剖白角色内心,注入深切人文关怀与女性视角,成功吸引大批青年观众。阿云嘎强调,改编是文字与音乐“骨肉连筋”的再创作,“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实践投射到每个角色里,会比原封不动地照搬更有意义。”

音乐剧《风声》以上海西岸大剧院为原点,“为一部剧赴一座城”的文旅新场景正蔚然成型。该剧自9月26日全球首演以来,30场演出悉数售罄,开票15分钟内抢空,印证了市场对优质内容的强烈需求。每场落幕时掌声持续数分钟,不少观众感动落泪,形成热烈持久的剧场回响。剧目全国巡演辐射杭州、长沙、深圳、北京等城市,并计划于2026年登陆海外舞台,以音乐剧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

剧目热度也直接转化为消费动能: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风声》上演14场,吸引观演观众超2.2万人次,演出票房收入突破1200万元。剧院周边业态同步受益,西岸大剧院联动西岸梦中心创新推出“观剧+餐饮”“观剧+文创”等特色套餐,成功构建“夜赏、夜玩、夜食、夜购”的全链条夜间文旅消费场景。数据显示,双节期间剧院累计接待游客超0.6万人,服务接待总人次达2.8万,行李箱寄存数超1400件,凸显了其强大的跨城聚客能力。

优质剧目的产业意义在消费数据中得到充分彰显。配套消费呈现蓬勃态势,赛百味外摆摊位营业额突破5万元,剧院前厅《风声》限时特展通过丰富的图文与实物展陈,完整呈现了该剧从创作灵感到舞台诞生的全过程,引发观众打卡热潮。中秋当日特别策划的音乐快闪活动,乐手现场演奏经典曲目,引发观众自发大合唱,营造出温馨感人的艺术氛围。

这一系列亮眼数据背后,是《风声》秉持的亲民票价政策与艺术品质的稳健平衡。制作团队始终坚持“好作品属于大众”的理念,超40位实力演员的加盟确保了舞台表演的高水准,展现出优质原创内容对文化消费的强劲拉动效应。“为一部剧赴一座城”不再只是口号,而是正在形成的文化消费新常态。随着音乐剧《风声》后续全国巡演的展开,这一创新模式有望在全国更多城市复制推广。

《风声》由北京演艺集团、云冉惠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上海西岸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云冉惠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北京歌舞剧院音乐剧团联合制作,入选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与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大戏看北京”文艺创作孵化平台精品创作项目。

原标题:《《风声》上海首演30场收官,计划2026年登陆海外舞台》

栏目主编:张熠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