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一人,竟有人架梯子让人翻过江堤打卡!上海这处网红地“生意”隐患大

崇明长兴岛东北角,一段看似普通的“丁坝”,几年前因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中易遥跳海的场景在此取景而走红。多年来,这段堤坝的热度始终不减,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打卡攻略层出不穷,夕阳下镀上一层金色的风景更是让人趋之若鹜。

然而,记者留意到,近2米高的堤坝拦不住游客对“丁坝”的向往。在不少博主分享的帖文中,有人自行翻越,前往岸边打卡拍照。甚至还有人在这里找到了“生财之道”,在堤岸两侧搭了简易木梯,收费帮人翻越堤坝。

社交平台上,有人分享一网红打卡点的“搭梯”生意。

可以欣赏到“独一无二的自然美景”的地点,为何陷入了安全与管理的困境?

堤坝上的“梯子生意”

电影带来的热度,让长兴岛北岸的这处海岸线,在地图上也有了专属名称:易遥跳海取景地。记者循着导航,沿前卫支路自东向西向目的地驶去。前卫支路的北侧,紧邻长江入海口,沿路便可眺望远方雄伟的长江大桥,聆听浪涛拍打石堤的声音。尽管当天并非晴天,可并未阻挡游客的热情。距离目的地还有500米时,记者就看到路边已有不少车辆和行人停靠,导航更是显示,前方已然是拥堵路段。

记者步行前往最终的目的地。越往西走,行人和车辆的数量逐渐多了起来,还有不少摊贩在这里售卖小吃、饮料等。道路北侧,游客们在堤坝前驻足观景。面前这道水泥筑的堤坝高约1.3米,宽约50厘米,一些身手敏捷的游客,借力一蹬,便可翻跃过去。但对常人来说难度不小,不少人尝试后选择了放弃。

有人尝试翻越堤坝。

记者轻轻蹦起,看到堤坝更北侧是水泥格铺设的防汛堤岸,斜着延伸至长江边的礁石处,而最终的“跳海取景地”——丁坝,则是由石头铺设的一条细长的堤坝,直直地通向江内,远远望去,细条状的石道上已人头攒动。

丁坝。

丁坝的正南方,路边有一群人正围在一起,低头看着什么,记者赶忙走上前去。一男子看记者过来,忙问:“下去吗?5元包来回。”说着便指了指面前的二维码,这大概正是帖文中说的“收费梯子”。问及梯子情况时,该男子很坦然:“自己带来的,你也可以自己翻。”为了查看堤坝另一侧的情况,记者缴纳了5元,在该男子的搀扶下踩凳子爬上堤岸,才看到堤岸另一侧也架设了两台梯子,梯子下方紧紧扣在水泥斜坡的空隙处,倒是十分安稳。而要前往取景地的核心,得先爬下梯子,再走下斜坡。而且,堤坝北侧的设计明显和南侧道路存在高度差,翻过堤坝后,高度已然接近两米……

梯子处,不少人围着询问详情。

在堤坝另一侧,设有两个梯子供游客翻越。

像记者一样,企图走“捷径”下海的游客还有不少。不到5分钟,这个梯子就有近二十人次爬上爬下。记者留意到,竟有婚纱摄影团队也加入翻越行列,一对新人提着裙摆,在工作人员搀扶下颤巍巍爬下堤坝,走向深处狭窄的石道。

借梯子翻越的人不在少数。

“捷径”加剧安全隐忧

风大浪急,走上石道,记者被吹得摇摇晃晃。而石道的设计是个梯形,两侧已被浪打湿,只有顶部还留有容纳一人通行的平整路段。走到最深处,石道逐渐拓宽成方形平台,上面有不少人在垂钓、打卡拍照,而脚下的平台,也几乎完全被浪打湿,每走一步不得不加倍小心。

丁坝上,可供通行的区域并不宽。

美则美矣,风险也不容忽视,海堤边缘湿滑难行,一旦失足后果不堪设想。根据“崇明海事发布”,今年6月,就有一男子擅自翻越防汛墙和防护栏涉水拍照,不慎滑倒落水,好在周边游客发现后,立即抛投救生圈并报警,最终及时获救。而此前,官方也曾多次发布提醒,上海长江大桥西游长兴岛丁坝落水风险较大,提醒大家不违规翻越防浪墙等设施。记者在现场也留意到,沿路的堤坝上方,几乎每隔十几米,就张贴有“禁止翻越”的警示牌。

但从记者实际走访来看,警示的效果似乎寥寥。一方面,现场虽有禁止翻越的警示,却鲜见管理人员现场制止;另一方面,在“搭梯”生意的加持下,翻越堤坝的难度被大大降低。不少原本因高度犹豫的游客,在支付少量费用后,便得以轻松到达禁止进入的区域。这样的“生意”,看似方便了游客,实则将他们置于危险境地。

江边随处可见“禁止翻越”的警示标语。

此前,各地都曾出现游客为拍照铤而走险的事件,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此依然要提醒大家:追逐流量与美景,不应以生命安全为代价。此外,这个网红打卡点已存在多年,至今安全隐忧仍旧存在,或许也反过来提醒着管理部门,针对这类因影视作品走红的取景地,管理方式也应当更加智慧,比如加强技术联防,通过监控预警、语音提醒等方式强化现场监管,或者考虑在安全区域设置标识清晰的官方观景台等,让人气与安全相辅相成。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向我们反映求助——

原标题:《5元一人,竟有人架梯子让人翻过江堤打卡!上海这处网红地“生意”隐患大》

栏目主编:毛锦伟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栗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