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号“Taco”的美国人,真的开了家塔可店 | 上海滩上洋掌柜

掌柜:Logan Rafael Brou

店名:Tacolicious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余姚路

“在上海,你必须打开想象力,亲自去体验。”说这话的,是Tacolicious餐厅老板Logan Rafael Brouse。而这句话,恰是探索他与这间餐厅故事的最佳注脚。从旧金山的“Shanghai 1930”爵士俱乐部,到如今上海Tacolicious掌舵人,Logan和上海的链接似乎早已命中注定。在他看来,上海有看不完的风景,也有尝不尽的新奇体验。

Logan在餐厅里 伍文奥 摄

当塔可遇见上海味道

Tacolicious这个店名,第一眼让人摸不着头脑。原来,这是Logan的创意,他把“Taco”与“Delicious”组合到一起,希望顾客一看到就能联想到“美味的塔可”。“我在旧金山和新墨西哥州长大,那里有很多塔可店。”Logan笑着回忆,小时候他总爱去这些店,爷爷还给他起了Taco的外号。

在上海开塔可店,Logan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做点与众不同的东西,上海是一座现代国际都市,塔可的传统可以留在家乡,而这里必须拥抱现代。”菜单上,既有坚守本味的经典墨西哥塔可,也有每周更新的限定创意款,带给顾客新的惊喜。和Logan见面那天正值周二,特色菜品是“北京烤鸭塔可”——用中式馅料诠释异国小吃,正是Logan心目中“融合”的最佳体现。

店里制作的塔可饼    李月 摄

为了贴合本地口味,餐厅特地调整了酱汁配方。“上海人偏爱甜口,不太能接受过酸的味道。”Logan解释,他们在保留墨西哥酱料原有风味的同时,降低了酸度。一次,Logan看到一桌中国女孩几乎点了菜单上所有的塔可。“在美国,像我这样的大个子,最多也就吃两个塔可加一份小食。”Logan又好笑又惊喜,“她们不仅挨个拍照,最后还全吃光了,我当时就想,这太疯狂了。”

店内的塔可餐车(受访者供图)

一场关于生活的“转向”

Logan与上海的缘分早有伏笔。早前,他在美国旧金山一家爵士俱乐部工作,俱乐部的名字就叫“Shanghai 1930”。2010年,老板计划在上海开店,他受聘担任餐饮顾问,于是他来到上海。

到上海后,Logan陆续在几家酒吧工作过,还开设过自己的品牌Logan's Punch。但随着年龄增长,他想开一家晚上10点半就打烊的餐厅,白天能和大家一起工作,晚上可以回归家庭。有一次Logan和合伙人参加美食节,主办方给了他们一辆大型塔可餐车,竟然成为全场最受欢迎的摊位。“那一刻我意识到,是时候去做一家塔可餐厅了。”2018年,他开出了Tacolicious。而那辆塔可车被改造为餐厅内的派对空间,见证着每一次欢聚。

店内菜单上教学吃塔可的页面 伍文奥 摄

餐桌上的文化趣谈

在Tacolicious,每天都上演着生动的文化对话。“许多中国客人是第一次吃塔可,有人直接往嘴里塞,有人横着拿,还有人尝试用刀叉的。”这些有趣的尝试让他想起自己学习使用筷子的经历,Logan笑着说:“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为了帮客人更好地体验,餐厅特意在菜单上加了 “塔可食用指南”。他和员工们还会耐心演示:如何优雅地握住塔可,微微侧头,精准咬下。“后来常能看到,中国客人会带着家人朋友再来。他们像地道的墨西哥人一样,教身边人怎么吃塔可。”Logan觉得这种不经意的文化交融,特别酷,“这算得上是店里最棒的‘文化瞬间’”。

墨西哥菜绕不开“辣”,餐厅自制的“Triple X”辣酱采用鬼椒制成,辣度惊人。有一次,一位四川朋友自信满满地挑战,结果吃了两口就满脸通红、汗如雨下,直呼“我的天,把舌头放太阳底下烤都没这么辣!”当时坐在他旁边的是一位来自挪威客人。没想到挪威人把辣酱抹在薯片上吃下去,结果一点事都没有,还说:“挺不错的,还有更辣的吗?”一边是“辣到崩溃”的四川人,另一边不吃辣的挪威人却“毫无压力”。同一款辣酱,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嘴里,撞出了截然不同的火花。

Logan和餐厅里的顾客合影     李月 摄

成为社区的一部分

2012年,Logan搬到静安区延平路居住。那时,延平路只有一家面包店、一家杂货店。十几年过去了,延平路已开出多家咖啡馆精品店。

时光留下的,不只是街区的变迁,更有着人与人之间的情谊。Tacolicious有一个老顾客名叫Chris。Logan刚认识他时,对方还刚刚结婚。如今,Chris每年带着儿子来Tacolicious庆祝生日。“看着一个孩子一点点长大,这种陪着顾客一起成长的感情,是最珍贵的礼物。”Logan 的语气里满是感慨。

美食与温度,这是Logan的故事。他说:“上海就是这样,你没法用语言解释它有多么棒,只能亲身来经历。”

实习生 伍文奥

新民晚报记者 梅璎迪

原标题:《外号“Taco”的美国人,真的开了家塔可店 | 上海滩上洋掌柜》

本文作者:伍文奥 梅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