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李梅,问了上海小学生两个问题后很吃惊

戏曲演员为什么又称为梨园弟子?秦腔被誉为“梆子戏的鼻祖”,什么是梆子戏?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近日走进上海浦东新区澧溪小学南校区,她向学生们提出的“梨园子弟”“梆子戏”两个问题都得到正确回答,让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代表性传承人惊讶又感动,“孩子们太棒了!”

“我的很多观众40岁以前不看戏,有朋友甚至说,秦腔很闹很吵。可为什么他们到了一定年纪就爱上了秦腔?”在浦东新区中华传统戏曲润校园名家名师讲堂,李梅以《大美秦腔》为主题讲起了身边事,“父母、爷爷、奶奶爱看戏,孩子在旁边玩,耳朵里飘进乡情乡音。若干年以后,有的人在外地工作,甚至到国外工作,只要听到家乡戏就热泪盈眶,戏曲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承载我们每个人的乡愁、乡音、乡情。”

李梅是二度梅花奖、二度文华奖、二度白玉兰戏剧奖以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别奖获得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李梅被作曲家赵季平招收进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赵季平在西安音乐学院毕业以后,原计划去歌舞团工作。他的父亲、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对儿子说,“你在学校里学的西洋配器都是技法,你要向传统戏曲学习。”于是赵季平大学毕业后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了二十多年。赵季平对李梅说,戏曲才是滋养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级音乐大师的源泉。

“来到上海讲秦腔,我非常开心,秦腔不仅在陕西极为普及,在西北五省乃至内蒙等地都有人听秦腔,受众非常广。陈忠实老师曾评价秦腔,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贾平凹老师在《秦腔》描述,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李梅表示,“陈忠实老师当年在世时,经常去我们院看秦腔演出,非常爱秦腔。”

李梅有一手吹火绝技,“这是秦腔的绝技,吹火好看,但是吹火非常难学,因为嘴里面要含易燃的松香,碰到明火一吹,就可以有火。如果露天演出,稍微有风就会把脸烧掉。我小时候练吹火,眉毛、睫毛、头发都被烧掉过。好多人都不敢吹,到我们这一代的时候,我已经把吹火发展了,加了很多造型,比如翻身吹火,让它能够服务于人物。”

李梅与上海有缘,2019年在上海演出《再续红梅缘》,获得白玉兰特别奖。而她二度获得白玉兰主角奖的《大树西迁》,以1950年代交通大学从上海迁至西安的真实历史为原型,通过艺术手法刻画了师生在时代洪流中的抉择与奉献。李梅扮演交大教授。剧组在上海开座谈会时,李梅被一位女编剧询问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得知李梅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祖籍山西,生在陕西后,上海女编剧感叹,“你把我们上海女人的感觉演得还挺像。”

李梅回忆,“为了塑造《大树西迁》女教授形象,我一直在与交大西迁过来的老师交朋友。我去过上海老师的家,她家里全都是上海人用的老物件,都有岁月的痕迹,擦拭得非常干净。我在她身上看到上海女人的那种精致。再艰苦的环境中,她都活出了别样的生活。《大树西迁》在交大首演时,好多老师说,‘秦腔不可能把我们上海教授演好,秦腔猛喊,上海女人说话嗲声嗲气的,根本不可能。’结果演完以后,好多观众跑到后台来跟我要签名,夸奖‘你演得真像我们上海的教授’,这是我很难忘的一段创作经历。”

今年李梅主演根据电影《红河谷》改编的秦腔新剧,“《红河谷》7月才首演,好多大学生都来看,很喜欢。明年我争取再来上海演《红河谷》。”

原标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李梅,问了上海小学生两个问题后很吃惊》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