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按购买力平价(ppp)法计算,2017年我国gdp为19.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9.5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
这是说中国gdp三年前已超美国?事情其实是这样的:
5月19日,世界银行发布了《购买力平价与世界经济规模——2017年轮国际比较项目(icp)结果》报告。
报告截图
对此,国家统计局网站转载、发布了多篇相关解读文章。
其中,中国统计学会向《中国信息报》介绍指出,icp就是把各国以本币表示的经济活动总量转换为以统一的货币来表示。
国际上长期使用汇率法来进行货币转换和国际比较,但汇率主要反映国际贸易中的货物和服务的货币比例关系,未考虑国家之间的价格水平差异,同时汇率容易受到国际贸易、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因此,当汇率发生较大变动时,国与国之间的比较结果就会受到影响。
而icp中的购买力平价(ppp),是不同国家货物和服务的综合价格比率,是指一国购买基准国等量货物和服务所需要的本币数量,解决了各经济体之间的价格水平差异问题,并尽可能克服汇率法大幅波动的影响。
中国统计学会援引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按ppp法计算,2017年,全球176个icp参与经济体的gdp总量为119.5万亿美元,比汇率法总量79.7万亿美元高出50.0%。
这176个经济体中,ppp法gdp高于汇率法gdp的达到了161个。与汇率法gdp排名相比较,发展中经济体的ppp法gdp排名上升较快。例如,印度gdp从汇率法的第7位上升至ppp法的第3位。
而按ppp法计算,2017年gdp总量最高的十大经济体分别为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德国、俄罗斯、英国、巴西、法国和印度尼西亚。
“gdp占全球比重”为占176个icp参与经济体gdp总量的比重
报告还显示,根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2017年ppp为4.184,即1美元与4.184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但同期汇率为1美元兑换6.76元人民币。
此外,按汇率法计算,我国2017年gdp为12.1万亿美元,占世界的15.2%,与美国的19.5万亿美元差距不小。但按ppp法计算后,中国2017年gdp总量从数字上“暴增”至19.6万亿美元,占176个icp参与经济体总量的16.4%,居世界第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按ppp法计算后,中国人均gdp虽然从数字上增至14150美元,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596美元,排名上也从汇率法的第79位下降至第90位。
而按ppp法计算,2017年人均gdp居前10位的经济体分别为卢森堡、卡塔尔、新加坡、爱尔兰、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瑞士、阿联酋、挪威和文莱,入围门槛为人均60282美元。
其中,卢森堡的2017年人均gdp达到了112701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79%。而布隆迪的人均gdp仅为784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左右。
中国统计学会对此指出,从ppp法看,我国2017年人均gdp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同时,世界银行在报告中特别说明,各经济体的ppp值由区域执行机构和世界银行计算得出,ppp结果不是各经济体的官方统计数据。世界银行还强调,icp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谨慎使用其结果。例如,ppp不能用作判断一国汇率高低的依据,不能简单用国际贫困线来直接评估各国的减贫成果。
中国统计学会向《中国信息报》进一步指出,世界银行跟踪监测全球贫困状况,主要采用按ppp法得到的国际贫困线。根据2011年轮icp结果,世界银行将国际贫困线更新到了每人每天1.9美元。全球2017年轮icp结果公布后,世界银行有可能利用新数据对1.9美元标准进行更新。
但目前的国际贫困线由世界最穷的15个国家的国家贫困线及其icp居民消费ppp决定,与我国的ppp数据无关。另外,我国与这15个国家的消费结构差别较大。在使用ppp时应注意,ppp更适用于经济结构相似的经济体之间的比较,不太适用于经济结构差异较大的经济体之间的比较。
因此,在使用国际贫困线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我们不能简单用国际贫困线来直接评估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减贫成果。
栏目主编:秦红
本文作者:观察者网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