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然:“小白”敲开电影圈的大门

2020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被形容为“吹响的号角”。

今年如此特殊,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考验着这场文化盛会。今年其实也很普通,每一年都是一次再出发。

我们挑选了几位青年导演,讲述他们与电影节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好平台为他们带来的圆梦之旅。

敬然有着丰富的履历:

2011年毕业于纽约大学导演系,是世界动画协会会员。2012年加入20世纪福克斯前期制作团队,与多位奥斯卡奖得主合作完成了多部动画大电影的策划及故事分镜设计。

但她心中一直有一个电影梦。在福克斯工作之余,写了《落地生》的剧本。

《落地生》是一部关于亲情、成长的影片。由于不被原生家庭需要,女主角石路关闭了自己的感情通道,一心追求外部目标———工作,外国身份等,渴望通过这些得到安全感,却依然孤独。

故事从同父异母的石路姐弟关系敌对开始。很多当下的社会话题,例如重组家庭、赴美生子、二孩热等串在一个精彩故事里,笑闹各半,温情不失张力。

这是生发于中国土壤的故事,为了圆电影梦,2018年,她从福克斯辞职回到北京。当时,她并未接触过国内电影圈的任何资源,对于项目如何融资,如何组成班底,几乎一头雾水。

也是2018年,看到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投单元,觉得正好符合自己这个电影“小白”的需求,敬然报名参加。没想到,彼时并无人脉和资历的她,在创投路演后,就被投资方围住。该项目获得阿里影业特别关注奖。不仅电影节现场约满,回北京后还有几拨投资方找她。

今年,敬然带着拍摄完成、拿到龙标的《落地生》来到上海,入围亚洲新人奖官方入选。她期待《落地生》在上海观众中的反馈。作为电影节孵化出来的电影,在此首映别有意义。

3年中,她眼中的中国电影也在发生变化,“开始走入内容精品化的发展时代”。

《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少年的你》等影片的票房表现,反映了中国观众对于立足现实题材、感动人心的优质电影的渴求

她发现,现在年轻人的阅片量极大,互联网海量信息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审美多元,更多个性化表达和风格被认可

《落地生》正逢这样的时代。她说:“主人公的孤独是现代年轻人所共有的,会质疑自己,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恐惧。然而让我们陷入焦虑疲惫的,往往并非自身的不完美,而是始终去迎合环境的心理。”

电影节平台给了一张白纸的新人很多机会。敬然后来在国内电影圈积累的人脉,几乎都始于2018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电影的大门。”

电影节的准备工作也让她印象深刻。挑选的资方都有备而来,洽谈效率很高,筛选的人调性一致,沟通省心省力。如此高效而又充满机会的电影节,少之又少。

几十家业内顶级公司和评委,就坐着听一个没有作品的新人上台讲故事。国外的电影节不会有那么多机会向你打开。”

所以今年,除了亚洲新人奖,她还带着第二个电影项目《体育时期》来到创投单元。

聊起自己的经历能给作品带来什么,敬然坦言,福克斯公司训练的还是商业表达。在这个信息时代,有时候不去看答案,不走捷径,自己进行个性化探索的过程,更需要勇气。所以电影节作为平台,对中国个体电影人的鼓励和包容特别可贵。

“我接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即便工作人员都是一群真心热爱电影的人,真心沟通和帮助我的人。”也正是这些人,见证敬然从懵懂“小白”变为自信从容的导演。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龚丹韵

文字编辑:龚丹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