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近日宣布了对101项军事装备的进口禁令,涵盖牵引火炮、短程地对空导弹、远程巡航导弹和轻型火箭发射器等不同项目。禁令将于2020年至2024年分批生效。印度总理辛格也宣布,今年将拨款预算5200亿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482亿元)采购国产军备。那么,印度为什么要推行这一武器装备进口禁令?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哪些问题?就相关话题,军事观察员曹卫东为您做分析点评。
大力推动“印度制造”,印度禁止101项军备进口
报道称,印度这一举措旨在促进印度国防军备生产的本土化。但军事观察员曹卫东认为,印度自身国防工业基础薄弱,在关键技术领域仍然难以实现突破。
曹卫东:
我们说军工企业它是典型的综合国力的象征。比如印度很想制造自己的国产航母,这个愿望已经有十几年之久了,但是迟迟的这个国产航母就是造不出来,交付不了,为什么呢?因为制造航母,首先需要通过俄罗斯进口特种钢,进口米格-29这样的舰载机,需要通过俄罗斯进口卡-31这样的直升机,还需要通过英国进口“海王”直升机,通过以色列来购买航空母舰上使用的导弹和雷达。这么多的东西自己都造不了,只能依靠进口,其它国家若没有按时交货,那么国产航母就造不出来。所以我们看,尽管印度本土的军事工业和国防自主化的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它在关键领域仍然不行,还是落后。
印度政府新闻信息局8月11日宣布,由国防部长拉贾纳特·辛格领导的国防部国防采办委员会,同意从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购买首批70架htt-40教练机
军事观察员曹卫东分析认为,印度企图采取先进口后仿制的模式发展本土国防工业,如今又不顾自身国防工业发展实际,企图通过强制推行武器装备禁令加快提升其武器装备国产化水平,欲速则不达。
曹卫东:
印度也是采取了一些措施,想通过购买仿制创新这样一条道路,来发展国产的军工企业。但是这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它是一个体系,当印度的国防工业和科技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的武器完全想要国产化是不现实的。
我认为印度之所以出台这份文件,本意是想更多地采用国产装备,但是文件里面所规定禁止进口的这些武器装备的类别有点太多了、太杂了,就是限制得过多。还不会走的时候就想跑,势必会跌倒。印度国防部长的技术顾问阿塔曾说过,我们国家连汽车的发动机都造不出来,却试图研制战斗机的发动机,谈何容易。我们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这个文件这样宣布,并且在这个时间宣布,很有可能欲速不达。
报道称,印度传统上依靠俄罗斯提供武器,近年来武器来源扩充到美国、以色列、韩国等国家。军事观察员曹卫东分析,目前印度的进口武器装备型号繁杂、互不兼容,在维护保养、适应训练、升级换代等方面已经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果再强制推行这一武器装备进口禁令会造成新旧装备难以兼容,将极大影响战斗力。
曹卫东:
我们看到印度现在发布禁令,它的本意是想加快国产装备列装部队的程度,但是问题是现实与这种愿望有着很大的冲突和矛盾。首先是印度的军队,装备型号过于繁杂,比如说它现在有俄制装备,有美制装备,英国的装备,法国的装备,还有印度国产的装备,这些装备互相都是不兼容的。那么如果全用印度的武器装备之后,其它国家的这些装备与印度的装备无法兼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第二,目前印度国产武器装备的性能和进口武器装备差距太大,而且国产装备的配件、训练、维护保养,以及将来升级换代怎么办?其实还必须双管齐下,还必须得保证相关配套能跟得上,否则部队的战斗力会大幅度下降。就是说如果印度现在步子走得过大,完全切断进口这条路,那它前面进口的这些武器装备,将面临报废和无法继续使用,而自己国产的这些装备又达不到相应的作战能力,那么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势必将会大幅度下降。
栏目主编:张武
本文作者:CNR国防时空 宋鹏超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