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参加东方卫视《舞者》时,上海歌剧院舞剧团演员谭一梅、宋雨合作双人舞《胭脂扣》。跳完谭一梅满脸泪痕,因为“突然想到梅艳芳在电影里的背影”。
谭一梅、宋雨《胭脂扣》片段
谭一梅在《舞者》落泪
8月19日下午,在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的排练厅里,谭一梅又哭了。正在排练的舞剧《嫦娥之月亮传说》,她和宋雨演嫦娥和后羿。在所有的“神仙眷侣”里,他们大概是最“惨”的一对。七夕就要到了,牛郎织女还能鹊桥相会,而他们永远天各一方。这一次,谭一梅的泪水,为嫦娥与后羿而流,也为舞者不为人知的艰辛而流。
一个丰满立体的嫦娥
在中国,人人都认识嫦娥,人人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但“80后”编导马涛发现,大部分人对嫦娥的印象止于月饼盒上的形象,或是86版《西游记》中很白很瘦,郁郁寡欢的模样。马涛在图书馆翻了许多文献,发现“嫦娥奔月”的故事随着朝代更替,衍生出了很多版本,有的版本里,嫦娥为了成仙而偷药,有的版本则是被逼无奈吞下仙药。有人批判嫦娥,也有人同情她。在《嫦娥之月亮传说》,马涛想呈现一个更丰满、更立体的嫦娥。
谭一梅、宋雨扮演的嫦娥与后羿
这不是上海歌剧院舞剧团第一次把嫦娥的故事搬上舞台了,在此之前,有过两版《奔月》。只是《奔月》的故事,讲到嫦娥奔向月亮就到头了。但在《嫦娥之月亮传说》里,观众可以看见嫦娥在月宫的所思、所盼、所愿。身处荒凉月宫中的嫦娥,不再如在地上那样爱得炽热,却也不会陡然变得冷酷无情。演员如何通过肢体动作,呈现嫦娥从“人性”到“神性”的过渡,是《嫦娥之月亮传说》的一大亮点。
谭一梅、宋雨扮演的嫦娥和后羿
扮演嫦娥的除了刚刚毕业不久的谭一梅,还有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首席演员杨晶晶。马涛说,嫦娥很难演,因为在舞剧里要表现“一个女人的一生”。舞者没有台词,只能用肢体拿捏心境的变化。
谭一梅因过硬的基本功,被喜爱她的观众们称为“谭一腿”。这是她第一次在原创舞剧中担当主演。记者问她排练幕后,她说:“舞者只需要在台上展示光鲜亮丽的一面,所有的苦楚、压力都不需要被看见。”说到这里,她忍不住哽咽落泪。
为她解围的杨晶晶说:“我们在座的每个舞者都伤痛缠身,但因为热爱,每天排练很累,也很幸福。我今年33岁了,和舞蹈相伴20多年,为了热爱的事业,要克服重重困难。青春太短暂了,每次站上舞台,塑造一个角色,都会当成最后一次去珍惜。希望我们塑造的嫦娥,可以被观众记住。”
杨晶晶扮演月宫中的嫦娥
一轮有未来感的月亮
上世纪曾凭借《小刀会》《木兰飘香》等民族舞剧红遍中国的上海歌剧院舞剧团,在经历一段沉寂后寻求突破,2017年推出首部现代舞剧《早春二月》。《早春二月》改编自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充满当代风格与海派气质。去年夏天,《早春二月》演到了迪拜歌剧院,如一阵清风,吹散了迪拜的酷暑。
如今,再接再厉的上海歌剧院舞剧团,推出新作《嫦娥之月亮传说》。艺术风格上,不同于前作《奔月》着重还原原始部落的荒莽野性,而是赋予这个古老传说当代审美和海派气质。马涛介绍说,这一次在舞蹈编排中,既有民间舞元素,也有芭蕾和现代舞的色彩。
杨晶晶扮演月宫中的嫦娥
《嫦娥之月亮传说》的舞美设计既保留古典韵味,又简洁大气。舞台上的视觉重心,是一个直径8米,可以360度翻转的月亮,充满几何感和未来感。桂花树一棵翠绿,一棵洁白,展现人间和天上两个不同的世界。而故事里不可或缺的玉兔,不似儿童剧中那样呆萌软糯,而是由男舞者带着金属酷感面具扮演。马涛开玩笑,如果卖文创周边,这款面具一定会受到年轻人的喜欢。
《幻境之舞》段落
在保留原著神话故事和人物形象的同时,《嫦娥之月亮传说》还通过加重反面角色“逢蒙”“心魔”来增加舞剧的矛盾冲突。有意思的是,扮演心魔的闵燕,曾在《奔月》中扮演过嫦娥。闵燕说:“这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颠覆,但也激发了我的挑战欲,我喜欢这样充满戏剧张力的角色。”
反面角色“逢蒙”“心魔”
《嫦娥之月亮传说》即将于9月11日-12日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首演。马涛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相信当代观众可以在这个故事里找到感动。七夕要来了,中秋节也快了,我们希望通过《嫦娥之月亮传说》传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吴桐 杜昕儿
文字编辑: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