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荒草丛生的高架桥下,有人搭起了儿童游乐园,还有小型灯光秀......

住在长宁区凯旋路段的张阿姨,时常带着两岁不到的孙女在小区附近散步。最近,她惊喜地发现,在凯旋路一处高架桥下,多了大片亮眼的“黄色”。儿童秋千、攀爬架,还有弹跳板等,令小孙女兴奋不已。“我们小区内部空间不大,没有娱乐区。以后,孩子又多了一个可以玩耍的地方。”

过去,高架路桥下的空间,因立柱隔断显得零散缺乏整合,且由于光线不佳、空气潮湿等原因,往往会被忽视。在规划学界看来,它属于城市的“剩余空间”,即没有被充分利用,也没有明确功能定义,却是具有多种可能性和可塑性的空间。这样的城市“边角料”,其实有意想不到的多样“玩法”。

从荒凉变得亮眼

张阿姨所说的儿童游乐场,位于凯旋路与万航渡路交叉口。以前,凯旋路高架上热闹不已,桥下却是另一番景象,阴暗封闭,鲜有人问津。特别是在靠南的一侧,杂草丛生,彷佛还处在“原始状态”。

如今,这里已经改头换面。靠南一侧荒草不见踪影,腾出来的空间里,布置有柠檬茶造型的玩乐设施、儿童攀爬墙等,原本灰暗的桥下空间顿时亮眼起来。

“等到本月中下旬正式对外开放,这里晚上还会上演绚丽的灯光秀。”长宁区建管委交通科吴璇指着一侧的路灯说。记者顺着看过去,黄色路灯杆上悬挂着一个方形小箱体,里头放置着一台投影设备。机器启动后,便会将动画投影在对面的矮墙上。

类似的变化,在长宁区古北路桥下也发生了。那里以西瓜为主题,整体采用红色调,运用三角形的切割组合进行设计,西瓜伞、装饰墙、logo墙、标识柱等结合led灯带的设计,赋予空间时尚与动感。

“这两处都是自2018年开始的路桥微更新改造项目,我们希望消除桥下空间的灰暗感,赋予它更多靓丽的色彩。”当时,长宁区在全市范围内甄选桥下空间改造方案,由3名设计师自发组成的团队提出了初步的设计概念,再由相关的设计公司进行深化。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初期构想都能成为现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说,在北侧原先计划设置8个“柠檬伞”。后来考虑到部分点位地下管线较为复杂,因而缩减到了5个。

这两个项目都被昵称为“糖苏河”。“它们紧靠苏州河,配合着沿线步道改造,既起到美化作用,也能为市民带来更为丰富的空间体验。就像是色彩斑澜的糖果盒子,一打开,便是绚丽与惊喜。”吴璇介绍,目前长宁区还有一个路桥微更新项目已经启动,计划引入体育设施,满足市民健身运动需求。

“剩余空间”的多种可能

高架下打造运动场地,并不是长宁区第一次尝试。去年年初,位于新虹桥中心花园高架路下的五人制足球场正式对外开放预约。

这一片场地,原先都是绿植。在高架下受光照和雨水影响,成活率并不高,维护成本却不低。与此同时,市民多元化健身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做好场地增量的同时,盘活存量?

长宁区将两者综合考虑,率先探索在高架下空间建设运动场。高架路如同一把巨大的保护伞,为桥下空间遮风挡雨,塑造出一片全年无休的活动场地。

对于长宁区来说,桥下空间的微更新特色,是将空间释放给社区居民,提高空间使用效率。黄浦区则是采取另一种思路,超越一般的桥孔绿化,打造具备美感的景观绿化。

在延安东路高架桥(西藏路-河南路)、南北高架(新闸路-威海路)、内环线南浦大桥下,原先以混凝土地坪为主,基本用作停车场、工具房等,环境杂乱无章。

在微更新过程中,考虑到高架桥周边地理与环境的因素,突破传统模式,在植物元素与非植物元素的搭配中,适当增加非植物元素的比例。在两侧光照较佳的区域,配以色叶植物品种加以点缀。此外,在黄金沙区域放置陶罐花钵组合、木桩与山石等园艺小品,将植物与小品结合,融为一体。

微更新需因地制宜

“高架桥下的改造,目的是推动城市空间由割裂到连接、由孤立到融合的转变。桥下空间如何蜕变,与周边是居民区、商业区还是公园息息相关。”业内人士指出。

在国内外,已经有一些成熟的改造案例。比如日本“中目黑高架下”,处于东京的繁华地段,周边主要为商业用地。

2016年11月,“中目黑高架下”开业,700多米长的高架空间下进驻了28家店铺,汇集了日本最美书店、咖啡厅、餐厅、服饰等多元化人气元素,极大程度颠覆了人们对一般高架下空间的想象,成为东京亮眼的新商业代表。

东濠涌是珠江广州段的主要河涌之一,在广州市越秀区境内,是广州仅存的旧城护城河,从北到南全长约3000米。东濠涌高架桥沿东濠涌上方而建,是一条贯通南北的高架桥。高架桥边主要为商业用地,兼有居住及学校用地。

为改善环境,广州市政府对东濠涌高架下的水域进行整治,使得河涌变得清澈。桥下还建了人行步道、单车道等休闲路径,并增设多个亲水平台,供人们休闲。

“桥下空间的利用,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其所处的具体位置,分析它与周边城市空间的关系,随后再进行改造设计。”这就离不开综合治理,多部门参与研究,形成有针对性的整套办法,将原本封闭、荒废的空间真正打造成为开放式的公共活动空间。

栏目主编:张奕

本文作者:束涵

文字编辑: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