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乐界,汤良兴就像一个传奇。他出生于江南丝竹世家,早年成名,曾与已故琵琶大师刘德海并称“北刘南汤”。但因赴美旅居十余年,后又在中国台湾生活了二十年,许多人对他知之甚少,更添神秘感。
如今,他回到上海,回到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徐汇区天平街道。一身红色长衫,双鬓雪白,他操起琴在《梧桐·名家汇》弹奏一曲《忆故人》,往昔的故事重上心头。
汤良兴至今记得,儿时在曹家渡口的汤家班乐团,如何在靠马路的客堂里奏起丝竹之音,感染往来路人。“我们汤家到我这一代,已经连续八代玩江南丝竹。我祖父、我父亲、叔叔伯伯还有哥哥都会玩,夏天乘凉,冬天晒太阳,都有音乐相伴。我两三岁就会敲木鱼,《老六板》《凡忘宫》《三六》的曲调从小就能唱出来。”
原本是姐姐的一把琵琶,放在家里没人弹,12岁的他接了过来。学了一年去考上海民族乐团,被一眼看中。团长感叹,从没见过这么小一个孩子长这么大的手。进团以后,年纪小,经验少,不服输的少年汤良兴开始苦练。别人每天练6小时他就练10小时,星期天也不休息,半天看书半天练琴。“总是坐在那里练,腿不长,手越练越长。”
在民乐团工作多年,汤良兴曾和妻子、一对双胞胎女儿一起住在天平路380号一间公寓里。留存至今的家庭照片里,有一家四口的合影,有两个女儿一起过9岁生日的瞬间,有他穿着汗衫,被女儿们扎上四个小辫后咧嘴大笑的样子。
1986年,汤良兴得到一个赴纽约进修的机会,他决定放弃在上海安稳的生活,去闯荡一番,当时他已经38岁。“那时候觉得,最好的最坏的都在纽约。如果不在纽约站住脚,你在世界上也站不住脚。我带着雄心壮志,一定要到纽约去,看看自己能力到底有多少。”
刚到美国,无依无靠,没人知道他是个艺术家。担负养家的压力,他白天在餐厅打工,下午念书,晚上演出。被偷过、被抢过,被生活打趴在地上的时候,他靠自己的力量慢慢爬了起来。
为了推广中国民族音乐,汤良兴常常和一些艺术家在图书馆、博物馆里表演,还到各大学校举办中国音乐欣赏会,慢慢闯出一条路。两个女儿琵琶也学得不错,有一年圣诞,她们穿着旗袍登台表演,成了全校的明星,从此整个学校的孩子们都知道了琵琶这件乐器。
1991年,汤良兴曾在纽约为张学良演奏,张学良听后亲笔写下:“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他曾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演《十面埋伏》,技惊四座。一位记者说:“你的《十面埋伏》就像我们的摇滚乐,像重金属。”他笑着回答:“摇滚乐在美国只有几十年历史,我们几百年前就有了《十面埋伏》。你们的重金属乐队要五六个人,还要插电才有气势,我们一把琵琶就能奏出千军万马。所以说,《十面埋伏》应该是摇滚乐的外祖父。”
上世纪末,汤良兴移居台湾,演出、讲学20年,去年终于回到故乡上海。主持人夏磊记得,他第一次见到汤良兴的时候,对方穿着藏青色的长衫,温润舒展。“我发自内心感觉好久没有看见这么好看的人,这是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的样子。”两人成了忘年交,偶尔会在街边喝杯咖啡,聊聊天。“在这么快的时代,能够有位长者把他的人生智慧、点点滴滴讲给你听,特别幸福。”
当年在天平路的房子,出国前已低价卖给了邻居,如今汤良兴在上海没有自己的房子。可是70多岁没有房子的他,还是觉得很富有。“我不必被房子牵扯着,还可以继续流浪。这些年四处漂泊,看了很多风景,有过很多经历,我想那是房子和金钱比不上的。”
栏目主编:李君娜
本文作者:吴桐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