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人口比从7%到14%,法国用了115年,中日各24年,如何适老化改造

“若把65岁以上人群定义为老龄人口,中国和日本的老龄人口占比从7%提升到14%,各用了24年,而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47年。”12月25日,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办的“2020上海-东京城市管理精细化研讨会”上,虹梦建筑咨询董事长本间贵史表示,人口快速老龄化已经成为中日两国在城市管理上的一大风险点,需要全社会重点关注、迅速反馈。

疫情,让安全与风险成为年度热词。作为一个复杂有机体,城市的种种运行风险,无法依靠应急处置,更考验人们的常态化管理能力。在研讨会上,中日专家学者聚焦城市安全风险开展讨论,他们认为,城市管理者要有危机意识,在适老化、数字化上不断探索。

考虑老年人和残障人士需求的城市建设至关重要。在东京的机场航站楼和一些澡堂,有专门设置针对老年人、轮椅使用者的指示牌、卫生间。本间贵史介绍,日本从顶层设计出发,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促进这类人群无障碍移动的法律,东京还有更完备的福祉城市建设条例。

在上海,居家养老是主流趋势,针对这一特性的上海市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服务平台建设成为亮点,实现住宅适老化改造的全流程打通。上海地产集团养老产业投资公司业务总监周国荣表示,全市老年人可以在平台上申请改造,由专业机构上门评估,根据居住状况、支付能力和行为习惯,进行定制化改造。 

风险管理进入常态,离不开数字化的加持。上海地铁对标东京地铁,在质量、环境、安全、技术等方面探索精细化的手段与方法,以提升建设与运营的安全。“我们引入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不论是管线排布,还是设备安装,都能在搭建好的数字模型里预先完成,提升建设运营的效率与安全。”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毕湘利说。

各个行业都在加速数字化进程。拿市民习以为常的幕墙来说,目前,上海84%的楼宇已经纳入“一网统管”。上海玻机智能幕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学勤指出,除了安全价值,城市管理中最核心的还有经济效益。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优管理,是建立既有幕墙分析管理模型的初衷和目标。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熊诚强调了数据联动场景的价值。他指出,在地下道路方面,通过企业间的数据合作可以使运营更加精细化,比如与公交的业务联动,可提升应急响应的处理速度。

在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面临的风险种类也会发生变化。上海市建科院总经理蒋利学建议,应与时俱进调整建筑运维安全评定标准和监测技术,将测量手段更精细化。风险管控随着风险管控的日益精细,关键在于多方共治。三井不动产(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加藤晃一通过柏叶智慧城市的实例,表明了公(政府)、民(企业、市民)、学(大学)多方共建的重要性。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表示,要构建城市安全生态圈,需要加强规则机制的设计。除了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居民也应当成为参与和管理的角色。

栏目主编:张奕

本文作者:戚颖璞 束涵

文字编辑:戚颖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