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新基建正进入下半场,以视频为基础的机器视觉、vr/ar、游戏等业务,对高网络带宽的需求更加迫切。现有6ghz以下可用频段带宽有限,通信频段必然向毫米波等更高的频段方向延伸,尤其面向体育场馆、会议中心、地铁等人流密集,需要大容量大带宽的场所,毫米波拥有突出优势。
图为“5g毫米波展区”的5g混合现实智慧雪场。
2月23日,2021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021 mwc)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5g毫米波的应用成为最受瞩目的焦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中国联通“5g毫米波展区”上了解到,5g新基建下半场的“主角”——毫米波将全面赋能2022年北京冬奥会,观众头戴5g+vr眼镜,宅家就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冰雪世界的神奇魅力。
中国联通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唯一运营商合作伙伴,自2020年10月开始,已经在张家口、延庆和北京四个赛场开展了毫米波外场试验。
在2021 mwc的“5g毫米波展区”内,中国联通研究院无线技术研究中心教授级高工张忠皓告诉记者,毫米波是5g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波长1毫米波至10毫米波、频率30ghz至300ghz的电磁波。5g毫米波相对于5g新基建上半场主要采用的6ghz以下的频段,具有更大带宽、更低空口时延和灵活弹性空口配置等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容量、传输速率和差异化应用等需求。
走进展区,只见这里搭建有运动员竞技体验、5g混合现实智慧雪场、8k视频传输、5g全视角赛事服务和自由视角赛事直播等应用场景。
在5g毫米波多视角赛场直播方案中,记者看到电视屏幕上崇礼滑雪场的赛道上,由无人机、运动员的头戴摄像机、360度专业摄影相机组建的拍摄“矩阵”,把雪道的各个角度“一网打尽”,回传的视频再通过无线网络与基站通信相连。届时,裁判、教练可以按需切换观看角度,把运动员的各种动作姿势一览无余,观众更可以一边看运动员表演,一边尽赏沿途美景……“因为5g毫米波的上行速率可以达到1g,是原来的七八倍,因此,同一信道可以容纳七八个运动员头戴摄像机穿回来的视频,而不会出现卡顿。” 张忠皓说。
记者从2021 mwc上获悉,目前全球毫米波产业链已基本成熟,全球有130家运营商正在投资5g毫米波技术。今年1月,国家工信部也已经明确,今年中国将持续组织开展5g毫米波试验。业内预测,2022年我国有望发放5g毫米波牌照。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买彦州表示,中国联通将率先在北京冬奥会试应用5g毫米波,为观众、媒体转播者、赛事组织者和运动员、裁判员等提供优质的观赛体验和完备的服务保障,展现5g毫米波产业链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日前,在张家口外场零下30多度极寒条件下,已经成功开展业界最全的毫米波网络与终端对接测试,结果显示,毫米波带宽达到800mhz,下行速率达到4g以上,上行速率达到1g以上,充分验证了其优越的网络性能。
栏目主编:吴卫群
本文作者:吴卫群
文字编辑:吴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