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龄百年,产权变更最多历经五代人,上海虹口又一“老破小”地块成功征收

2021年4月3日,虹口区250街坊二次征询签约首日就以98.3%高比例生效,居民期盼已久的旧改终梦圆。

签约首日就以98.3%高比例生效。

居民脸上喜气洋洋。

不少居民开始整理打包,准备搬家。

250街坊东、南至弄地,西至欧阳路、北至四达路,旧称“塘里”。呈三角箭头形楔在欧阳路、四达路和吉祥路之间,有居民176证262户,其中私房122证197户,为成片二级旧里。

街坊内大多数房屋有百年房龄,曾作过兵营、仓库,是典型的“老破小”,不少房屋在延伸搭建中不断“长高长胖”。

250街坊私房多、共有产权人多、“老出租户”多,产权关系最长的历经五代,因此这里也被称作“三多”地段,征收工作的复杂程度不亚于虹镇老街。

朱徐宝和丈夫在家就能听到喜庆的锣鼓声。

40年里没变的,还是过着拎马桶的日子,床脚还用砖头垫起。

老虎窗碰到大雨就漏。

朱阿姨上了年纪,腿脚不便,还要爬上爬下。

居民朱徐宝今年67岁,在这儿住了整整40年。

1981年,她嫁进了吉祥路塘里,和公婆、小姑住在一起,新房就设在二层阁,虽心里有疙瘩,但因四平路改扩建,周边也在不断动迁,想着熬几年就能出头。

可是旧改的阳光一直没照进来,女儿10岁时,朱阿姨单位的分房小组来家里了解居住环境,婆婆对单位同事说,儿子媳妇是家里的老大,不可能住出去,这房子将来就是给他们的。朱阿姨说:“听了这话,单位还会考虑分房吗?”

其实,朱阿姨心里明白,老人知道她孝顺,舍不得他们走。

听到旧改生效的好消息,朱阿姨第一时间借好了过渡房,打包的纸箱也领来了。

洗澡用的脚盆放在楼梯转角处。

不大的地方,接水的脚盆就放了几只。

虽然老房居住多有不便,但外孙女还会时常装扮一下屋子,给老房带来些许“暖意”。

二层阁的楼板多次被加固。

40年来,周边高楼拔地而起,只要是有商品房竣工,朱阿姨都会去问房价,看房型。她想要快点“解放”,不要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朱阿姨感叹:抬头是高楼,低头仍是自己住的矮平房。

阳光终于照进现实,虽然家里还有些问题需要沟通解决,但朱阿姨还是如期签约。

等拿到了动迁款,买一套两居室,老公房也可以,要求不高,有个安稳的居住地就行。

告别老房,迎接新生活。

弄堂里留下居民生活的痕迹。

70岁的鸽子主人经历过辉煌,如今要与它们告别也是不舍。

72家房客的洗漱池。

吉祥路塘里。

栏目主编:张春海

本文作者:蒋迪雯

文字编辑:张驰

图片编辑:张驰

编辑邮箱:89031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