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系列卫星横空出世,“上海造”大气一号下半年出厂并择机发射

中国卫星领域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系列——“大气”系列卫星。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4月3日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获悉,我国首个专门用于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的卫星——“大气一号”有望今年下半年在该院出厂,并择机实施发射。

  “大气”系列卫星与当前的“碳中和”密切相关。据透露,“大气一号”将被部署在太阳同步轨道,通过配置的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和宽幅光谱成像仪五台仪器,可以实现对pm2.5等细颗粒物污染监测,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污染气体监测,以及二氧化碳柱浓度监测。

一颗卫星本领的大小和功能,载荷至关重要。

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气一号”装载的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对地发射三个波段的激光,并实时接收激光的回波信号,通过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来反演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柱浓度信息以及云和气溶胶的垂直分布信息。其他4个被动探测载荷,除了各自实施大气中对应要素的探测外,还可以与激光雷达配合实现主被动结合大气环境综合探测。

简言之,“主被动结合”是“大气一号”的最大特色,两种各具优势的方式结合可更有效地监测大气环境。“大气一号”对于大气细颗粒物的探测和二氧化碳柱浓度的探测精度可达国际先进水平,卫星上配置的大气探测激光雷达也是国际上第一个同时具备大气气溶胶和二氧化碳探测的载荷。

  “大气一号”卫星与也由上海航天抓总研制的风云气象卫星类似,都是监测大气变化。不过,风云气象卫星更多的聚焦气象观测,跟踪风、云、雨等天气变化。台风、暴雨、沙尘……每一次灾害天气过程,都逃不出风云卫星的“火眼金睛”。半个世纪前,周恩来总理提出“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于1970年亲自批准研制气象卫星的任务。1988年9月7日,我国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a星(极轨气象卫星),从此告别完全依赖外国气象卫星数据的历史;1997年6月10日,我国将风云二号a星(静止气象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继美国、欧盟之后,成为第三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及地区。

50多年来,从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风云三号,到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风云四号,我国风云卫星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遥感卫星研制体系。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7颗在轨卫星铸就全球观测能力,综合性能达世界先进水平,使用风云卫星数据的国家数量已增加至115个,30个国家已建成风云卫星数据直收站。

根据计划,2021年我国将发射风云四号b星和风云三号e星2颗卫星,在此基础上,“十四五”期间还要再发射5颗风云气象卫星。 

随着“风云”家族名头越来越响,“大气一号”的横空出世,我国又一卫星家族“大气”系列也将呼之欲出,该系列卫星的主要目标是监测大气环境污染情况,为生态环境等部门提供遥感数据支撑,支持全球气候变化等科学研究。据透露,第二颗卫星“大气二号”为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能够在全球首次实现主被动结合温室气体监测,并与“大气一号”组网,助力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

栏目主编:刘锟

本文作者:刘锟

文字编辑:刘锟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