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深刻揭示出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为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方向。日前,上海市社联组织学者笔谈,从历史、理论、实践等角度对“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进行深入阐释。现选取其中三篇予以刊发。今天刊发第三篇。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城市治理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的有机统一。
历史逻辑:从“治好一座城”到“找到一条路”
早在主政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1991年初,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刚满7个月时就说:“群众的衣食住行、开门七件事,始终是我们关心的主要问题。”在浙江工作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城市,习近平推动兴建了一大批集农民工居住、教育培训、管理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安心公寓”“建设者之家”等,使“工者有其居”。在上海工作时,习近平要求上海的领导干部,要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切实把各项利民、惠民、安民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担任党的总书记后,习近平同志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对人民城市建设进行了系统思考和统筹谋划。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让群众生活更舒适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血脉里、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他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人民城市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他指出,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着力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从上述梳理中不难发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是习近平结合长期城市工作实践和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的系统思考和理论概括,而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城市建设的根本立场则是贯穿这一重要理念历史逻辑的一条根本主线。
理论逻辑: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主要围绕“城市是什么”“城市为了谁”“城市依靠谁”“城市如何治”等城市建设的四个重大理论问题展开,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系统回答了“城市是什么”这一人民城市建设的发展定位问题。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城市工作。对“城市是什么”问题的深度阐释,是基于对城市的科学定位以及对城市发展规律、城镇化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和理解后所形成的重大价值判断,奠定了整个“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理论逻辑的基石。
系统回答了“城市为了谁”这一人民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问题。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对“城市为了谁”问题的科学解答,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城市发展与人民利益高度结合,将满足人民需要作为做好城市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鲜明的人民性特质,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的根本追求。
系统回答了“城市依靠谁”这一人民城市建设的根本动力问题。做好城市治理工作,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同时,要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对“城市依靠谁”问题的精辟论述,深刻阐明了必须加强党对城市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阐明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在城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深刻阐明了必须依靠人民推动城市发展的人间正道。
系统回答了“城市如何治”这一人民城市建设的实现路径问题。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对“城市如何治”问题的系统概括,突出了城市治理的政治性、系统性、科学性,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治理路径,创新了城市治理方法,有利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的新路子。
实践逻辑:新时代城市治理实践的科学行动指南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实践逻辑突出体现在其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主要包括人民中心论、统筹推进论、城市生命体论、智慧城市论等四个方面内容,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人民中心论是贯穿“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最根本的方法论,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治理依靠人民、城市建设成果属于人民的发展旨归,为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价值导向与方法指引。
按照“五个统筹”要求,推进人民城市建设。2015年12月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五个统筹”城市发展新要求,即: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蕴含的统筹推进论,体现了城市治理中的系统思维、全局思维和战略思维。
以全周期管理意识,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蕴含的城市生命体论,从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的视角,更加完整、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地来认识和把握现代城市,把处理好人与城市的关系作为城市治理的主题,无论是城市生态建设,还是城市历史文化保存,一切以人民的感受为标准,使城市真正成为“人”的城市。
综合运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手段,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蕴含的智慧城市论,顺应信息化和城市发展趋势,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数据汇聚和共享开放,激发城市新的发展动能,最终实现城市治理的智慧赋能,进而更好地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作者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党校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本文作者:李潇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