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不足10秒,却是赵世炎烈士生前仅有活动影像

“如果这段关于赵世炎烈士的影像鉴定为真,它将起到填补空白的作用。”在参加研讨会之前,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原处长徐国梁对着影像截图看了又看,“一开始不敢表态,因为照片是人的侧面”。直到看到完整视频片段,他才松了口气——黑白影像中出现的身穿白色衬衫、打着领带的青年,正是烈士赵世炎。

5月13日下午,庄严的祭扫仪式过后,“赵世炎烈士珍贵影像资料研讨发布会”在龙华烈士纪念馆举办,上海音像资料馆从海外发现并成功采集到的两段赵世炎烈士的珍贵活动影像,在会上首次向公众发布。这也是迄今为止仅有的关于赵世炎烈士的活动影像。

赵世炎出生于1901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创始人之一,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回国后领导了上海第三次工人运动,是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赵世炎在上海不幸被捕,于龙华牺牲,年仅26岁。

此次发布的两段活动影像,分别记录了1924年7月在莫斯科举办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以及同期举办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三次代表会议。“在这两段从俄罗斯采集的资料中,我们发现了同一位人物。两个会时间相近,从他的容貌、衣着看来,我们判断是同一人,于是这位中国代表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上海音像资料馆版权采集部主任翁海勤说。

从黑白影像中确认历史人物的真实身份,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不仅要经过史料的查证和对比,还需要专家乃至烈士后人的佐证。目前可见的这两段影像,关于赵世炎的镜头总长其实不到10秒。其中,在记录共产国际五大的画面中,一个身穿衬衫的青年正在伏案写字。而在另一个画面中,他正在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王荷波交谈。据考证,当时年仅23岁的赵世炎代表中国共产党列席了这两次会议,并凭借其出色的外语能力,为李大钊和王荷波等中国代表担当翻译。

“在中共历史上,赵世炎有独特的作用。他和周恩来一起去法国留学,在1921年春建立了中共旅欧支部;1922年与周恩来等组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时,他出国前在北京上学,结识了李大钊。李大钊对他的信仰、才华非常欣赏,也对赵世炎非常信任。”徐国梁说,赵世炎才华横溢,精通数国语言,因而可以判断在参加前述两个会议时,他在某种程度上担任了整个代表团的翻译。“同时他的个人性格充满激情,很有浪漫色彩。”

赵世炎烈士的后人赵新炎也出席了研讨会。“赵世炎的革命经历,除了欧洲以外,主要在北京和上海,也就是工人运动比较集中的地方。他留下的照片不是很多,这两段影像都很清晰。”

实际上,在党史研究领域,涉及中共建党初期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像资料,一度是个空白。“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早期中共领导人都在隐蔽战线活动,在国内很可能没有公开身份,加上很多先烈年轻时就牺牲了,留下的影像资料就更少了。”上海音像资料馆综合编研部主任汪珉介绍,为了解决历史人物资料稀缺的难题,资料馆多年前就开启海外寻档工作。

“2010年为了寻找世博会的资料,正式建立了海外寻档的路径,2011年我们在俄罗斯的影像资料馆找到了陈独秀、瞿秋白的影像,当时就很轰动。”汪珉说,寻档的过程一直持续到现在,并将延续到未来,“在俄罗斯的影像资料馆,也有一个小团队帮助我们做前期的筛选工作。”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张熠

文字编辑: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