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数字未来|上海银行如何在全行各领域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由市国资委、经信委和科委联合主办,临港集团等七家市属国企承办的“2021上海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创新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本次大赛有针对性地开放国资国企场景资源,以“揭榜挂帅”的形式,面向社会征集一批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打造新技术比武台和新模式试验场。

上观新闻推出“共创数字未来”系列专题,报道大赛各承办国企在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方面的成果计划,展示上海国资国企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主力军作用。同时,聚焦各赛道复赛的精彩盛况,为社会优秀团队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宣传的窗口。

上海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推进数字化转型

疫情以来,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加快。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上海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上海市国资委发布了数字化转型的专项行动方案。

上海银行积极贯彻落实这些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以客户为中心,运用数字化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全行的服务客户和经营管理方式,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形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该行交出亮丽的数字化转型“成绩单”:截至目前,服务线上个人客户超4000万户;供应链金融去年服务企业数较上年末增长超过256%;微信渠道智能机器人问题解决率及自助分流率均达95%以上……

三“转”推进数字化转型:转思维、转组织、转模式

2019年,上海银行就由董事长牵头挂帅,成立数字化转型研究小组,组织全行各部门对数字化转型进行充分讨论、学习、调研,凝聚共识,深刻理解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提出了适合上海银行实际情况的数字化转型目标为“一体两翼”,一体是提升获客能力,二翼分别是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同时把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作为上海银行新三年发展规划的主线和战略重点,明确以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为转型路径,以“掌上行”全行经营管理数据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在全行各领域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转思维。上海银行认为,数字化转型首先要转思维,数字化时代的思维模式和信息化时代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要真正落到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的原始需求思考服务的存在,要养成以端到端、全旅程、颠覆性的数字化思维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当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数字化转型便不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实现目标的必然途径。

转组织。为适应数字化转型,上海银行在2019年对信息科技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改变传统按技术架构设置开发部门的模式,按照交付/中台模式调整软件研发组织,打造敏捷融合的交付前台和稳健专业支撑中台。交付前台践行端到端思维,从功能交付向价值交付转型,相关需求处理周期较调整前缩短50%。平台端主动规划,加强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的建设。2020年新成立数据管理与应用部,提升全行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加强数据统筹管理,提升数据应用水平,支撑全行数字化转型发展。

转模式。改变传统科技的支持角色,实现科技与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在零售、公司、网金、新兴、风险、运营等各板块施行科技业务双线管理、双线考核,目前该行已组建了27个敏捷交付小团队,形成从需求提出到产品投放的全流程协同工作机制,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建立部门级管理者及行级管理者协同管理机制,加强需求整合,实现金融科技建设在正确的航道上快速推进。

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打造技术源动力

上海银行自2015年开始,每年组建新技术的研究团队,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对新技术的探索欲望,对前瞻性的技术进行研究,并在业务场景中进行创新应用。

该行在开发测试环境搭建私有云平台,承载6000+计算实例,云资源比率达70%以上,交付效率相比传统环境交付提升一倍以上,分钟级交付计算实例。该行还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数据总量超过3pb,建立了7大板块集市,大零售板块沉淀2500+标签资产,聚焦客户、贷款、存款、损益等9大业务主题,建立281个业务数据模型,为该行“减负、增能”夯实数据应用基础。

该行构建ai中台,共计完成4000多个衍生特征、上百种实体关系及3600多个问答对等ai资产沉淀,实现ai资产的共享复用和流水线组装,推进ai服务从“小作坊”走向“工业化生产”。

凸显数字化转型成果:服务、管理、风控全面提升

随着上海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该行服务客户的能力不断提升。线上个人客户方面,上海银行运用数字化技术,持续打造线上化服务体系,聚焦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健全场景化开放互联能力,基于微服务架构构建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对外开放逾500个openapi金融服务接口,服务线上个人客户已超4000万户。

信用卡客户方面,该行结合数字化经营工具应用,推动了客户有效性的提升,新户动户率提升16.9个百分点、唤醒14.3万睡眠户等,推动信用卡交易额同比增长11%,在2020年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突破1,000万张。

小微企业方面,该行运用图像识别、数字证书、区块链、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推出的“上行普惠”金融服务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在线融资服务,截至6月末,完成注册和身份认证的企业用户数9771户;有融资余额的4307户,较上月增长273户;累计发放融资款45795笔;投放金额296.59亿元;融资余额168.27亿元。

供应链金融方面,上海银行深耕实体经济产业链场景,聚焦大基建、高端制造、医药等重点行业,以金融科技带动产品创新,推出“上行e链”、“上行资产池”等拳头产品,构建打造产业链“端到端”金融服务生态,通过与重点央企、国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等核心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入池资产、融资流程、风险控制、融资服务的数字化管理,截至2020年底,服务企业较上年末增长256.01%,其中,线上供应链累计服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287.38%。

同时,上海银行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全行经营管理方面逐步提升智能化能力。

智能管理方面,该行升级“掌上行”经营管理数据信息平台,围绕“随身、透明、高效”管理目标,建立监测和管理指标超过2000余项,基于监测和管理指标建立高效、透明的经营管理视图,实现经营管理过程去中间化,不断提升经营管理量化水平。该行持续丰富“上行e事通”移动应用功能,完成360度客户视图、客户拜访、营销管理、业绩查询的拓客运营全流程管理,全面实现理财客户经理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进行拓客营销。

智能营销方面,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建立存款、理财产品及卡产品拉新、留存、促活等精准营销模型,去年实现存款及理财新增余额246.77亿元,净提升30.42亿元;信用卡分期营销模型助力信用卡分期业务开展,月平均分期转化率为10.76%。

智能客服方面,建成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的智能外呼机器人,对接手机银行、美好生活、微信银行等渠道,智能自助率和自助解决率均超过90%,实现每月自动外呼通话量超过30万,微信渠道智能机器人问题解决率及自助分流率均达到95%以上。

智能运营方面,运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持续优化日常作业流程,提升运营操作能效,目前累计197个业务流程实现rpa机器人自动化操作,单个流程处理效率平均提升80%以上,月均节约人工超7000小时。广泛运用图像文字识别技术,实现财报、标准证照及业务凭证在内的20多种影像资料自动识别录入,企业客户财报的平均录入时间由60分钟缩减至约10分钟,有效提升集中作业的效能。

在风险管理方面,上海银行建成对公魔镜风控大脑,实现刚性与柔性管控相结合的数据驱动管理模式。通过刚性拦截,贷款流程中风险提示以及各类风险信息多渠道主动推送,确保风险信号的及时触达。风险信息推送的准确度为96%,风险信号推送的及时性相比企业被认定为后三类的时间平均提早了5.6个月,同时运用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加速贷款资料核查效率。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跨越多个规划期。面向未来,上海银行将始终坚持“智慧金融、专业服务”的核心理念,充分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通过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场景创新,加大数据共享与应用,挖掘数据资产的价值,促进高质量发展。

栏目主编:李吉

本文作者:崔家琛

文字编辑:崔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