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4万是什么体验”上热搜,网友吵翻!媒体:普通人难处和烦恼更值得讨论

与其被少数有钱人的故事和营销号的炒作撩拨情绪,还不如多关心我们自己。

最近,话题 #月薪4万是种什么体验#,登上了微博热搜。一名自称在上海工作的匿名发帖人讲述了自己“月薪4万5,每年13薪”的生活现状,表示自己过得只能说是“普普通通”,虽然挣的不少,但也有很多烦恼。

很快,这份连真实性都不能保证的自述,在网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凡尔赛”,本质上和那些考了99分却要大声抱怨自己“没考好”的学生一样;也有人觉得贴主讲得挺真实,月薪4万离“财富自由”还差得远,高薪人士也有高薪人士的难。不过,更多网友纯粹就是来“吃瓜”,表示“月薪4千”的自己对“月薪4万”的生活只有羡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2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近10亿名网民中,月收入超过8000元的仅占14.8%。从这个角度上看,贴主自述的收入水平,绝对是高薪中的高薪。一方面,大批平均收入远达不到这一水平的网民热烈讨论高薪人士的生活该是什么样,有种奇妙的“错位感”;另一方面,网友之间的观点分歧,也从侧面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的认知分化。

其实,有钱人也好,普通人也罢,一个人的生活到底难不难,本质上是个冷暖自知的问题。列夫·托尔斯泰曾在描述贵族阶层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因此,我们很难仅凭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判断他是否幸福。当网友们在网上争吵时,更多的人想到的是“贫穷的烦恼”,因此觉得月薪4万还要抱怨的人是在变相炫耀;但是,对某些收入较高、已经忘记了贫穷滋味的人而言,他们更容易对这样的抱怨产生共情,而这也是他们纾解自身焦虑的一种方式。

不过,主观幸福的“不可测性”,并不代表生活水平的高低没有客观标准。月薪4万的人固然也可能有各种烦恼,但毋庸置疑,这样的人可以免受不少物质压力的纠缠。当一个月薪4千的人为了省些买菜钱发愁的时候,月薪1万的人愁的可能是旅游的钱,月薪4万的人则在思考每月好几万的房贷何时还完。同样是为钱发愁,同样没有绝对的“财富自由”,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相对自由”仍有不同。

钱或许不能买来幸福,却可以解决许多现实问题,为个体生活提供物质保障。从这个角度上看,收入水平与幸福程度虽然没有必然关联,但至少也关系紧密。有钱人的生活真的那么难吗?这个问题不是不值得讨论。但是,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应首先认识到:如果有钱人都有那么多的难处,普通人和穷人的难处只会更多。

其实,这次登上热搜的话题,颇有一股“似曾相识”的味道。近年类似的“有钱人诉苦文”已经火了好几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类似的话题被抛入舆论场,引发激烈的争议。在社交媒体上,倘若把流量比作一种“货币”,类似的话题便是一台台马力十足的“印钞机”。作为旁观者,我们很难判断其中哪些内容是真正的“有钱人发言”,又有哪些内容是针对网络情绪“量身定制”的炒作素材。

但是,大家都应该明白:有钱人的生活究竟怎样,其实和普通人没有太多关系,他们的烦恼,也不用普通人去“同情”或叹息。相比之下,更值得讨论的,其实是普通人的难处和烦恼。与其被少数有钱人的故事和营销号的炒作撩拨情绪,还不如多关心我们自己。

当然,类似的讨论也提醒着真正的高收入人士:当然可以说出自己的烦恼,但在抒发这些情绪时,最好不要让人觉得自己“得了便宜还卖乖”。人对财富的渴望往往是没有止境的,挣4千元时觉得自己挣4万元就能幸福,等到真的挣了4万元,又觉得要有40万、400万才踏实。对高收入人群而言,“比上不足”的焦虑感可以用来激励自己,但不能用来抱怨社会。毕竟,“比下有余”才是大多数人对他们的真实观感。

栏目主编:顾万全

本文作者:中青时评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