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20周年,美媒追问:美国如何从超级大国变成衰落大国?

在刚刚过去的“9·11”恐怖袭击20周年的正日子,美国上下沉浸在一片哀思之中。

在2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美国舆论也在反思“9·11”事件对美国自身造成的深远影响。不少美国媒体认为,“9·11”袭击以及美国事后做出的反应导致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衰落。

自命不凡被粉碎

《华盛顿邮报》网站9月10日刊登专栏作家伊桑·塔鲁尔的一篇文章:《“9·11”所创造的世界:美国超级大国的衰落》。

文章认为,2001年“9·11”恐袭事件的余波,曾标志着在一个特殊时刻,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达到顶峰。美国不再是冷战胜利者,而是一个受伤的“单极”超级大国,准备在全球范围内伸张正义——打击恐怖主义。但其结果是对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代价高昂的入侵战争,美国国内安全机构急剧扩张,以及全球对美国力量的局限性(而非潜力)有了重新认识。

文章指出,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削弱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美国在世界各地的支持率在伊战爆发后直线下降,直到反伊战的奥巴马担任总统后才有所回升。“这场入侵及其造成的混乱、暴力和不稳定,粉碎了美国是不可或缺的以及是民主力量的观念。”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史蒂文· a·库克表示,“如果没有入侵伊拉克,国内外关于美国例外论的神话会在精英阶层中持续更长的时间。”

在作者看来,“9·11”事件还重塑了美国的自我认知和其他国家对美国的观感。

“9·11”发生后,美国一度沉浸在反恐的正义感和骄傲感之中。“我们现在是一个帝国,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创造了自己的现实。”“我们是历史的主角……而你们,你们所有人,将只剩下学习我们所做的事情。”这段话被广泛认为是共和党战略家卡尔·罗夫在2004年接受《纽约时报杂志》(new york times magazine)采访时所说。

如今,美国的政策精英们已然意识到自己没有坐在历史的驾驶座上,而同样也是乘客。

文章称,美国政客出现一种国内主义心态,即更专注于国内的复兴和重建,而不是呼吁国外的干预。与此同时,与特朗普一样,拜登政府也寻求尽早走出“9·11”时代,围绕中国的挑战重塑美国的外交政策雄心。“大国竞争”的概念再次流行起来。

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从欧洲到亚洲,各国官员们认识到,“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的共识正在消失。一些人对美国失去了信心,部分国家则嗅到地缘政治的机遇。

文章引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斯蒂芬·韦特海姆的观点指出,“9·11”粉碎了美国的自命不凡——自认为美国在全球不可或缺。“再过20年,美国可能会成为(众多)国家中的一个国家而已,不再对其他国家颐指气使以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自挖“衰落陷阱”

《“9·11”是如何让美国变成一个荒唐的衰落大国?》,《纽约时报》网站9日发表了专栏作家米歇尔·戈德堡的这篇评论。

评论指出,“9·11”袭击以及美国做出的反应催生了一段衰落时期,以至于美国变成今天这样一个声誉贬损、荒唐不堪的衰落大国。最近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在“9·11”恐袭20周年之际,塔利班在阿富汗重新掌权,美国却遭遇战败。

“美国跌入的陷阱并非是本·拉丹制造的,而是美国自己制造的。”作者写道,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留在了阿富汗,之后又入侵伊拉克,但美国没有赢得反恐战争。相反,战争播下混乱的种子,最终导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崛起。

文章还历数美国在20年间如何把自己一步一步推向“衰落陷阱”:咄咄逼人的沙文主义、种族歧视、偏执加剧、酷刑、秘密监狱、士兵伤亡、平民遇难和帝国梦想时代的破灭,最终导致自由的退却;发起恶意的全球运动,以便向伊斯兰世界灌输民主,最后却使自己的民主支离破碎。

现在,美国人正在品尝苦果:前总统特朗普领导下的共和党激进地反对民主;自由被反疫苗者滥用为任性的唯我论;自“9·11”以来,死于极右翼恐怖分子的美国人比死于圣战分子的还多;白人至上主义者招募在反恐战争中失意的退伍军人,并鼓励支持者们参军以获得军事经验。在今年1月6日的国会山骚乱中,司法部指控的569人中至少有48人与军方有关联。

“20年前,我们轻信、浮躁。现在我们满腹狐疑,明显缺乏理想。”作者指出,美国傲慢地认为发动战争能改造世界,结果被改造的却是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花费了大约8万亿美元,付出了无数生命的代价,还搭上了国家的名誉。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本文作者:廖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