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北京东路、四川中路交会处西北角处,空置了20年的沙美大楼经历一番修缮打造后重新开放。这幢被业内人士称作巴洛克“钻石级”建筑的百年老楼,甫一亮相就引来各方关注。有人忙着来打卡拍照,有人来探究楼内新酒店内装如何,也有老建筑爱好者感叹“大楼只剩外面的空壳,内部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始建于1918年的沙美大楼,1921年正式建成完工,距今整整100年。这幢“魔都百岁古董建筑”究竟来历如何?整修后的新貌怎样?记者作了一番探究梳理。
百年大楼变身画廊和酒店
在历史建筑众多的外滩区域,沙美大楼并不显得十分突出。但哪怕是外行人士,只需看一眼就能判断出这是一幢颇有年头的历史建筑:厚重敦实的米色系水刷石外墙,科林斯柱、弓形断檐、山花涡卷浮雕装饰分布在外墙的重点部位,是巴洛克建筑装饰的精品,简洁精美又不失大气。在梧桐树的掩映下,这幢新文艺复兴主义风格的古典欧式建筑,也是摄影爱好者镜头下的宠儿。
弧形窗洞和山花涡卷浮雕装饰细节
22日上午记者来到沙美大楼时,大楼一层正在举办一场名为“先锋复兴”的家居艺术和设计展览,门票价格50元,几位游客正现场预约购票进入参观。更多人则是在门口的月相灯下停留几分钟,拍几张照片就匆匆离开。与簇新的月相灯相比,更吸引人眼球的,是月相灯上方略显斑驳的圆形石质雨棚。这处石质雨棚保留了建筑物原来的肌理特征,脚下是水磨石地面,新旧碰撞之余凸显出百年历史建筑的沧桑感。
月相灯上方保留了建筑肌理的沧桑感
从大楼位于北京东路上的南门进入,按照指引走上三楼,发现这里是一处即将开业的设计酒店。酒店区域内最能体现大楼年代感的物件,当数这里复古风格轿厢的电梯。这种空间并不宽敞的轿厢式电梯外包裹着一层黑色铸铁围栏,与费尔蒙和平饭店的老式电梯颇为相似。
原来,1921年落成的沙美大楼,是上海最早一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楼,也是最早一批使用电梯的大楼。此番修缮中,修复人员正是参考了同时代铁栅电梯的轿厢样式, 才定制出了现在的电梯。
有年代感的老式电梯
在酒店大堂区域,与建筑外观有所关联的部分主要是圆弧形的门窗设计,脚下则保留了水磨石地面,有复古风格。从这家名为zhotel酒店的公开信息看,一部分带阳台的酒店客房外有黑色铸铁阳台,在阳台上可以拍到外滩对面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不过,工作人员称酒店的房间仍在最后整理中,尚未正式对外开放,暂时无法进入。
酒店区域的装饰
小提琴家俞丽拿曾居住于此
根据黄浦区地名志的记载,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沙美大楼建筑面积3682平方米,由通和洋行设计。大楼原业主是沙美银行,原设计底层为银行大厅,上面各层为开敞式写字间。上世纪三十年代,外资沙美银行退出上海,这幢大楼随后由上海信托公司托管。
新中国成立以来,沙美大楼先后有多家单位进驻,楼上也有许多住户居住,著名小提琴家俞丽拿就曾居住于此。在大楼老居民的口述历史中,不少人仍能回忆起俞丽拿家窗外的悠悠梁祝余音。不过,由于沙美大楼原来的设计并不是公寓,楼内没有配套煤卫面积,内部搭建从此开始。随着住户数不断增加,大楼内居民最多时达上百户,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杂院”。
沙美大楼历史资料 娄承浩 供图
1994年11月,上海外滩房屋置换公司成立,开始加快推进外滩地区大楼置换。4年后,沙美大楼也被置换,原有住户和单位全部搬离,此后一直处于空置状态。2005年,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公布,沙美大楼列入其中。在长达20年左右的荒置时间里,楼内废墟式工地和窗外射进的光束产生的奇特视觉效果,曾令这座大楼成为一小部分圈内人青睐的摄影基地。
2010年9月17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优秀历史建筑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承担保护责任”。按照相关规定,沙美大楼的保护级别属于第3类,即“建筑的立面和结构体系不得改变,建筑内部允许改变”。
整体修缮前的沙美大厦空置期间 娄承浩 供图
从2014年启动整体修缮前的情况看,沙美大楼内部几乎已全部拆除,仅留存骨架和电梯井铸铁护栏。承担了此次沙美大楼修缮设计的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今年4月曾在其公号上对沙美大楼现状评价称:“建筑总体外观风貌尚存,局部原状已缺失或被改造,现已空置多年,亟须保护”。
大楼的整体修缮启动前,由于局部楼板严重破损、有结构隐患,铁栅电梯围护构件缺损严重,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在修缮设计中采取了对大楼结构加固、清洗和修补水刷石墙面、底层沿街按原图纸恢复窗洞原样、一二层新植入现代旋转楼梯、电梯井铁栅修补等一系列措施,令这座一度被“72家房客”和沿街店铺改得面目模糊的大楼焕发出新的光彩。
大楼一层展览的展品
沙美大厦引入的商户楼层分布
现在,完成了整体修缮的沙美大楼引入了酒店、画廊、咖啡吧等商户入驻,变身成为新的休闲空间。这一历经沧桑变化的百年建筑重生后,会不会成为外滩区域一个新的网红打卡点?且拭目以待。
栏目主编:李宝花
本文作者:李宝花 娄承浩
文字编辑:李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