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二号!中国科学家实现高斯玻色取样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亿亿亿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刘乃乐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发展了量子光源受激放大的理论和实验方法,构建了113个光子144模式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并实现了相位可编程功能,完成了对用于演示“量子计算优越性”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根据现有理论,“九章二号”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亿亿亿倍。这一成果再次刷新了国际上光量子操纵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供了量子计算加速的实验证据。

相关论文于2021年10月26日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著名量子物理学家、加拿大calgary大学教授barry sanders受邀撰写长篇评述文章,称赞该工作是“令人激动的实验杰作”“令人印象深刻的最前沿的进步”。

量子计算机在原理上可通过特定算法在一些具有重大社会和经济价值的问题方面,获得比经典计算机更强的算力。早在1981年,费曼就提出了量子计算的初步想法。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是世界科技前沿的重大挑战之一。

因此,对于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国际学术界采取三步走的路线图。其中,第一个里程碑,在学术上被称为“量子计算优越性”,其含义是通过高精度地操纵近百个物理比特,用来高效地解决超级计算机都无法在合理时间内解决的特定的高复杂度数学问题,从实验上确凿地证明四十年前费曼所提出来的量子计算加速设想,并驳斥“扩展丘奇—图灵论题”。

2020年,潘建伟团队成功构建了76个光子100个模式的高斯玻色取样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同时克服了谷歌基于“悬铃木”超导处理器的随机线路取样实验中量子优越性依赖于样本数量的漏洞。

2021年,团队在“九章”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概念和技术创新。受到激光—“受激辐射光放大”概念的启发,研究人员设计并实现了受激双模量子压缩光源,显著提高了量子光源的产率、品质和收集效率。其次,通过三维集成和收集光路的紧凑设计,多光子量子干涉线路增加到了144维度。由此,“九章二号”探测到的光子数增加到了113个。根据目前已正式发表的最优化经典算法,“九章二号”在高斯玻色取样这个问题上的处理速度比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亿亿亿倍。

研究人员希望这个工作能够继续激发更多的经典算法模拟方面的工作,也预计将来会有提升的空间。量子优越性实验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更快的经典算法和不断提升的量子计算硬件之间的竞争,但最终量子并行性会产生经典计算机无法企及的算力。

栏目主编:黄海华

本文作者:黄海华

文字编辑:黄海华

题图来源:九章二号144模式干涉仪(部分)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