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27日宣称,中国进行的所谓高超音速武器导弹试验“非常令人担忧”,接近“斯普特尼克时刻”。五角大楼正在关注这一进展。此前,中国外交部已对此予以否认,称该试验只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试验。有分析认为,美方部分官员炒作高超音速导弹试验时机微妙,很可能是出于国内政治目的。
接近“斯普特尼克时刻”
美军最高将领米利近日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中国今年夏天进行的所谓高超音速武器试验“非常令人担忧”。
米利称:“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一个斯普特尼克时刻(sputnik moment),但我认为非常接近于此。它吸引了我们的全部注意力。”
“斯普特尼克时刻”指的是,苏联曾在1957年发射名为斯普特尼克的人造卫星,这也是人类首颗人造卫星。该事件撼动了美国对自身技术优势和国家安全的看法。
米利还声称,高超音速导弹试验只是中国军事实力的一部分,“他们正在太空、网络以及传统的海陆空领域迅速扩张。”
“在未来的10年、20年、25年时间里,毫无疑问,美国面临的最大地缘战略挑战将是中国。他们已经发展出一支非常重要的军队。”米利称。
本月17日,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多名美方知情人士称,中国军方可能已进行高超音速武器试验,包括把能携带核弹头的近地轨道高超音速武器发射到太空中,理论上能够绕过美国的反导系统。
当地时间20日,美国总统拜登前往宾夕法尼亚州时,有记者问拜登是否担心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拜登回答说:“是的”。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此前表示,不会对《金融时报》的报道发表评论,但正在密切关注中国的军备和先进军事实力的发展,称这会“加剧该地区紧张局势”。
在米利发表相关评论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27日也宣称,对中国军事现代化表示担忧。她声称对中国继续追求增加该地区紧张局势的能力感到担忧。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8日已否认称,此次试验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试验,用于验证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这对于降低航天器使用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世界上有多家公司都开展了类似试验。
专家质疑
对于美方和外媒有关中国进行高超音速武器试验的说法,此前已有专家表示质疑。
据《纽约时报》此前报道,追踪全球太空发射的哈佛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威尔(jonathan mcdowell)直言:“这个报道的每个方面都令人心生怀疑。”
麦克道威尔和多个可靠信源进行确认后,没有得到任何相关消息。负责报告轨道事件的美国军事单位公开的关于中国8月的发射信息当中,也没有任何与新闻报道中声称的武器试验相符。
还有专家指出,将高超音速导弹技术与“斯普特尼克号”相提并论并不合适。事实上,多国都在对高超音速武器进行研发。
据彭博社报道,包括印度、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和朝鲜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在研究这项技术,俄罗斯、中国、美国则是其中的领跑者。
美国也从未放松过对该技术的研发。21日,美国五角大楼还在测试正在研发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的性能,可惜助推火箭的测试遭遇失败。
时机微妙
分析人士认为,《金融时报》爆料的时机十分微妙,爆料者恶炒“中国高超音速武器”,很可能是出于国内政治目的。
“谁在担心中国的新导弹,为什么?”25日,美国塔夫茨大学外交学院国际政治学教授丹尼尔·德雷兹内(daniel drezner)以此为标题,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署名文章。
德雷兹内表示,随着《金融时报》的报道在社交媒体疯传,他看得越多,就越对这篇文章发表的时机感到好奇。
此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一篇报道就指出:“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试验为总统拜登缩减核武库计划的批评者提供了新‘燃料’。”文章称,该试验的消息曝光时,正值拜登政府新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接近完成。此前,拜登的国家安全团队想要制订一项计划,对核武器现代化和生产方面的开支加以限制。
对此,德雷兹内称,有关“冷战”的言论能够促使鹰派利用时机恰到好处的“泄密”,来削弱外交政策团队中的鸽派成员。对此,他不免怀疑,相关消息的“泄露”和炒作,到底是出于国家安全原因,还是出于官僚政治目的。
《the week》杂志也认为,米利等人“煽动恐慌”的真正原因,可以在他此后接受的采访中找到答案。米利表示:“我们将不得不调整我们军方的下一步方向。”这很可能释放出信号,即美国将在超级武器上花费数万亿美元,但这些投入可能没有任何战略意义,也可能根本不会起到作用。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本文作者:裘雯涵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