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 上海宣布全面启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改单条河段的水环境治理为集中连片的生态综合治理。今天上午, 浦东新区举行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开工仪式。在数字化管控平台的加持下,浦东首批8个小流域先行示范单元将陆续启动建设,计划到2025年创建“7+x”个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单元)先行区域;到2035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相适应的水生态环境。
上海过去的水环境治理以河道为单位,围绕打通水系、净化河道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市水环境也有了明显改观。今年上海提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相较于水务专业领域的流域概念有了外延拓展,更像是某种行政区划,例如中心城区以一个区为一个“小流域”,郊区主要以一个街镇为一个“小流域”,全市划分151个生态清洁小流域。
“流域”概念转变,直接带来了治理方式和治理理念的根本性转变。过去的治理局限于河道本身,而今更强调水网、绿网、路网、管网的统筹,从单项功能治理转变为生态综合治理。
浦东此次启动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也是以四网统筹为内核。据介绍,通过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浦东今年将率先实施8个小流域先行示范单元建设,包括惠南镇海沈村、张江镇环东村、航头镇长达村、祝桥镇新营村、宣桥镇腰路村、老港镇欣河村、周浦镇北庄村、新场镇新南村等区域。建设过程中,针对“水网”建设,要求保证河道清洁贯通,重点是打通断头河;“绿网”是指流域内的生态绿化建设;“路网”是指贯通河湖步道和防汛通道;“管网”是指整治雨污混接,计划全面实现雨污分离处理。
建设过程中,浦东充分发挥引领区先行先试作用,构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智慧管控平台。将依托村、镇、区三级管控体系,综合运用传感、通信、遥感、gis、无人机等技术,围绕生态清洁小流域指标体系建立数字模型,全面汇集建设数据,从“规-建-管-养”构建生态清洁小流域全生命周期精细化信息管理体系,实现工程项目空间化、项目资料电子化、业务流程精细化、工程管理实时化、风险管控透明化、养护监管长效化、数据融合共享化、智慧管控体系化。
如何判定小流域的建设成果,浦东此次也发布了一系列核心指标,其中包括水体透明度、乐水亲水岸线比例、生物多样性、群众满意度等,重点关注百姓的感受度;明确建设500公里滨河慢行步道、200公里河流生态廊道、300条段星级河道、1000条段幸福河湖、100个网红打卡点、100个河长制特色工作站;以“十四五”规划和生态空间规划为引领,推进外环运河+泐马河+人民塘随塘河、张家浜+外环南河+北横河+三灶港等“三纵四横”骨干河道整治,形成林水复合、空间开放、蓝绿交融的河流生态廊道。
栏目主编:唐烨
本文作者:杜晨薇
文字编辑:杜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