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上午11点9分,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医生推着一张病床从icu病房出来,上面躺着不满5岁的男孩小畅(化名),早已等候在门口的爸爸妈妈赶紧过来,一人站一边,同时弓着身子握住孩子的手,爸爸带着哭腔小声说:“你是最勇敢的,你是最棒的!”妈妈说:“是不是好久没看到妈妈了?妈妈在叫你。”
25天前,小畅从6楼家中的阳台摔到楼下,脸部着地。全身多处损伤,颅内与胸部的伤势尤为严重。当晚,当地医院建议转院。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到消息后,立即派医护人员去负责转运患者,一场与死神竞速的爱心接力赛跑就此展开。次日凌晨,小畅住进了湖南省儿童医院icu。
在icu医护人员的救治之下,小畅每一天都在与生命抗争。病房外,父亲蔡先生与妻子的心时刻与儿子在一起。24天后,终于再次与儿子面对面时,蔡先生难掩激动之情,他说,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因为医护人员和社会上好心人的共同帮助,让小畅起死回生。
男童和碎玻璃一起从6楼掉下去了
回忆起小畅出事那天的场景,爸爸蔡先生至今仍心有余悸。“11月1日下午,小畅从6楼的家中摔下来了。”蔡先生说,那段时间自己家在装修,窗户上的玻璃被敲碎了,施工人员在更换玻璃时,还没来得及清理此前敲碎的玻璃。
当天下午,小畅的妈妈带着他在家里玩耍,小畅一不小心按到窗户上的碎玻璃,就出了意外。她回忆,小孩平时喜欢运动,手脚比较灵活,行动也较为迅速。“我平时也叮嘱过他,不要到处乱跑。他当时刚走到窗户边,没有停顿,就和玻璃一起直接掉下去了。”
虽然楼下地面有泥巴缓冲,但小畅依然受了重伤,他面朝下着地,头部和胸部都受到了重创。蔡先生回忆 ,儿子当时头部流了血,出现了意识不清、呼吸困难的症状,被送往当地医院紧急救治。“看到儿子伤势这么重,我感觉他很难被救回来了,差点失去希望了。”蔡先生说。
经当地医院检查,小畅被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肺挫伤、胸骨骨折、血气胸”等多项严重损伤,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为保证小畅呼吸畅通,医生为他进行了气管插管术,并为他的头面部进行了缝合包扎止血处理。但因病情危重,医院建议小畅父母转院。
icu的24个日夜,
他与父母都在进行不同的抗争
“11月1日深夜11点多,我们接到了外院电话,说一名孩子从楼上摔了下来,病情危重,需要转到我们医院救治。”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新萍介绍,医院当即就启动了mdt团队(多学科团队),组建了微信群,将小孩的情况实时传到微信群,便于群成员评估。该院院长肖政辉也告诉记者,得知此情况后,医院第一时间通知相关科室的负责人并派出骨干医生负责转院处理。
11月2日凌晨2点20分,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派出的急救骨干赶往当地医院接诊。凌晨4点26分,小畅以“创伤性血胸”被收入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住院治疗。“小孩最严重的是颅脑闭合性损伤,出现了脑水肿以及昏迷症状,在他入院后,我们为他做了手术,密切监测他的生命体征,以便随时应对下一步的治疗。”张新萍说。
从11月2日到11月26日,这24天的时间里,小畅一步步地在与生命进行搏斗。时间见证着他的抗争历程:11月5日,医生为他进行了又一次手术,清除了他颅内的血肿;同一天,小畅双眼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11月10日,小畅通过自主呼吸实验,医生为他拔掉了气管导管;11月16日,医生开始为小畅进行床旁康复训练;11月21日,小畅的胃管被拔掉,能自行进食了……
这24天,小畅父母的心时时刻刻和儿子在一起。“他在icu住了十多天才正式脱离生命危险,孩子爸爸说,即使不能进重症监护室,也要在门口等着,这样的话,心离孩子就近一些,我们才更加放心一些。”
推出重症病房,
父亲对他说“你是最勇敢的”
随着病情逐渐好转,11月26日,小畅终于迎来了走出icu的日子。当天上午,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朱德胜、护师陈伟为小畅做着转科前准备。他们观察着小畅的反应能力,又检查了他的瞳孔,一切检查完毕后,当天上午11点9分,小畅从icu被推出,准备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
从被推出icu的那一刻起,蔡先生与妻子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没事没事,你是最勇敢的,爸爸好喜欢你,你是最棒的。”蔡先生不断重复着这句话,妈妈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摸着小畅的小手说:“是不是好久没看到妈妈了,妈妈在叫你。你是最棒的。”
“肖院长和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的医生护士全力救治我的小孩,非常感谢他们,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他们对我小孩的救命之恩,让我永生难忘。我会让小孩学着感恩社会。”蔡先生说,自己的小孩是幸运的,因为有医护人员和社会上很多好心人的共同帮助。
“经过处理,目前小孩的神经系统在逐步恢复,胸腔的闭合性损伤已经治好,骨折也在逐步恢复。”肖政辉介绍,湖南省儿童医院争取做到高质量救治,减少重症、危重症的小孩治疗后的并发症与后遗症,将康复团队引入其中,大部分的孩子都会有比较好的预后。
栏目主编:张武
本文作者:潇湘晨报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