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出口第一品牌”再破纪录,全球首艘20万吨级双燃料散货船在沪交付

中国造船业在大型散货船设计建造领域已迈入“双燃料”新时代。1月28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在上海向国际船东交付了全球首艘20.9万载重吨双燃料动力散货船。

外高桥造船干散货船总设计师卢华介绍,这艘名为“碧玺山”号的纽卡斯尔型散货船由外高桥造船自主研发设计。它有着一颗“绿色心脏”,并且船尾上层建筑两侧设置了两个c型lng液罐,使该船能够以lng为燃料一次性航行2万海里,相当于中国至澳大利亚航线两个来回或中国至巴西航线一个来回。

在lng燃料模式下,该船基本消除了颗粒物和硫化物的排放,能效设计指数相比基线降低了41%,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第四阶段规范要求。

起源

业内人士介绍,纽卡斯尔型散货船属于好望角型散货船这一大类中的一种。而在造船界,外高桥造船好望角型散货船驰名中外,是我国建造最多、市场占有率最大的船型,被誉为“中国船舶出口第一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外高桥造船已交付275艘好望角型散货船,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高居世界第一。

时间回到20多年前,1999年10月17日,外高桥造船一期工程开工建造的前一天,公司与彼时中船集团公司的老朋友——香港泰昌祥轮船有限公司签订了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建造意向书。船厂还在图纸上,造船意向却已确定,这背后又有何故事?

原来,当时恰逢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夕,经济爆发式增长一触即发,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干散货的进口量极大,由此带动大型散货船市场走热。

尽管散货船的设计建造难度相比lng船等高附加值船舶要容易得多,但当时,中国造船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造船设施和技术都比较落后,且17.5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为主力的大型干散货运输船核心技术掌握在日韩手上,因此,要打造中国人自己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好望角型散货船品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并不容易。

亲历者回忆,当时,来自香港的老朋友怀着爱国之心,不仅送上订单,而且帮助外高桥造船一起设计建造。而追求卓越的中国造船人也并未让船东失望。外高桥造船与香港著名船舶设计大师郑瑞祥、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联手,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创新地融入了绿色环保的基因和元素,使这款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成为我国第一艘获得美国船级社“绿色入级符号”的船舶。

据船东方反馈,外高桥造船建造的好望角型散货船总体性能已超当时国外船厂建造的同类型船舶。因此,2001年5月,该型船一经问世,便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比利时波士玛、希腊卡迪夫、美国福茂、中国远洋等一批国际知名航运公司纷至沓来,中国香港航运界也组团赴外高桥造船进行考察、交流和洽谈,一大批订单接踵而至。

此后20年间,外高桥造船通过更新换代,不断升级产品,使公司生产的好望角型散货船风靡至今,并获得第5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铜奖、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a级、原中船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名牌”“中国十大名船”等殊荣,被业界称为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世界品牌”。

新趋势

随着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中国从造船大国逐步走向造船强国。普通散货船附加值低、利润低,已不再是中国造船业关注的重点,甚至外高桥造船也开始向大型豪华游轮发起进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拥有20年历史的“中国船舶出口第一品牌”即将走向没落,相反,拥有“绿色心脏”的双燃料船型,为品牌注入了新的内涵,也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有望让外高桥造船好望角型散货船焕发第二春,引领国际大型散货船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液化天然气(lng)因市场供应成熟、经济性好等因素,是现阶段最佳替代燃料的主要选择,预计一段时期内,现有的传统散货船都将逐步更新换代成双燃料船型。

引领市场发展的背后,自然是持续的技术创新与科研攻关。外高桥造船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2年,公司就通过深入研究国际航运形势趋势和相关规则规范,提前布局双燃料船型开发,先后攻克了四大技术研发关键难点,形成一整套独立自主的大型双燃料散货船核心开发设计能力,并在“碧玺山”号上得到了完美验证。

通过科技创新,外高桥造船产品线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目前各类双燃料船舶订单已达16艘。此外,公司手持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订单修载比大幅提升。据悉,除双燃料船型外,目前外高桥造船还在加强氨、氢燃料船型的开发,进一步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栏目主编:李晔

本文作者:王力

文字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