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权定价权倒向“流量主播”将最终损害产业,马国湘委员建议加大监管引导力度

近两年,网络直播、微商电商、知识服务、自媒体等“新个体经济”层出不穷,“新个体工商户”日益增加。截至2021年12月,我国仅直播电商用户规模就达3.88亿人。

“新个体经济兴起的背后,是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人们对全新生活方式的追求。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监管力度没有跟上,新个体经济发展中充斥着大量虚假宣传、设局下套、低价竞争、非专业知识授课、‘科技绑架’等不良现象。”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湘江实业公司董事长马国湘认为,相关部门亟需加强对新个体经济的政策性引导,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马国湘说,新个体经济多数是“平台+个人”经济,由于缺乏对平台交易规则的详细监管,有的平台自由调整交易规则,甚至不断推出新的交易规则,引导从业者和消费者盲目追求流量、盲目消费。此外,由于许多新个体经济未在工商登记注册,造成平台与政府统计口径不统一,税收征管信息不对称,难以建立规范的统计监测体系,政府也就难以扶持、监管、征税等。

“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消费者权益也就难以得到有效保护。”马国湘说,新个体经济中,各种弹窗广告、植入广告、软性广告层出不穷,再加上数据造假、假冒伪劣、山寨高仿、三无产品等现象屡见不鲜,令消费者无从分辨、不堪其扰,而监管部门取证难、监管难,无所适从。

马国湘说,从长远发展看,新个体经济缺乏方向性的政策引导,自身发展较为短视。“新个体经济本来是一种新业态、新模式,但许多从业者依然走着老路,依然轻视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他说,更严重的是,当流量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当整个行业形成主导权与定价权倒向“流量主播”的竞争格局时,将逐步弱化以慢投入、重品质、喜创新为主导的研发驱动模式,逐步削弱工业、制造业、零售业乃至服务业的创新能力,最终伤害到各个产业和行业的长期竞争力。

对此,马国湘建议,统筹协调新个体经济发展问题,实施政策“组合拳”,加大对新个体经济的监管力度。“国家要站在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的高度上,出台引导新个体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他建议,对于哗众取宠、娱乐民众的平台,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统计监测体系,严查严打数据造假等不良行为,敢于戳破流量泡沫。

他建议,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完善平台管理机制。强化对新个体经济及其从业者的培训力度,鼓励“持证上岗”“持照经营”。同时,严格取缔违规营销广告,严格惩治出现商品质量及售后问题以及偷逃税的从业者,倒逼行业正规化发展。他还建议加快制定促进新个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