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记者经历最“艰难”的一次电话采访,在短短半小时的电话访问里,对面的老人王美玉几乎一直在“劝退”:“我就是个普通人,做很小的事情,不值得你们关心关注……”话语间还伴随着一些难为情的、羞涩的笑声。
64岁的王美玉是浦东新区金杨街道某小区一位住户。因疫情原因,小区居民已封控多日了。她家隔壁301,住着一位80岁老太,搬来两年多,也不常出门,两家是在电梯里点点头的关系。
封控的手势来得很急促,当天,原本每日都来照顾老太的女儿恰巧被隔在了小区外。
无奈,女儿想到了把钥匙交给小区的志愿者,拜托志愿者上门照看老人的日常。可难题并没有因此解决,志愿者第一次敲开老人的家门,就吃了闭门羹。老人虽耳朵不好使,但防范意识极强,见“大白”和“红马甲”要上门,情绪激动。
王美玉正是被当时楼道里的这阵喧嚣打扰,打开房门查看究竟时才得知了对门邻居的困境。“要不我来照顾吧,我是邻居,老人可能没那么排斥。”王美玉不假思索地说。自此,301的钥匙就转交到了王美玉手中。
照顾一个80岁老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每个早晨7点半,王美玉要给老人准备早饭;到了10点多,又要去准备午饭;下午4点半,晚饭;6点,收拾垃圾;睡前,还要再去照应一趟……期间,王美玉给老人洗脚、洗碗、洗衣服,隔几天还要帮助洗一次澡。
尤其是在洗澡这件事上,困难重重。一个高龄老人入浴有许多禁忌,包括水温、时长,特别是搀扶的位置,都有讲究。王美玉说,老人的心脏不大好,腿脚也不灵,好在她之前照顾身患尿毒症的婆婆7年,攒了一身的本事,这才能做得得心应手。
最初老人对王美玉的身份也将信将疑,亲眼见王美玉从对面的门里走出来,并自称是“女儿请来专门照顾你的阿姨”,才终于放下戒备。第一次给老人洗澡时,老人十分配合,两相默契。结束后老人抓了抓王美玉的手,眼泪夺眶而出:“你心真好,你肯定能活到100岁!”
封闭时间长了,人难免郁闷。见老人情绪低落,王美玉也时常上门开解、陪伴。“有时候我陪着她吃饭,发现她吃得狼吞虎咽,我猜一定是想赶紧吃完,跟我说说话。”如今,老人已经适应了王美玉陪伴下的封闭生活。再加上老人的女儿虽然进不去小区,却每天送来各种好吃好喝,老人的委屈也得以排遣。
最近,邻居家女儿每每往小区里送东西,总要给王美玉也带一份。一次是两盒草莓、一盒提子。还有一次是一只鸽子、一只鸡。邻居女儿对王美玉说:你们出不了小区,我送点吃的来也是应该的。
这反而让王美玉感到不好意思。她将水果送到物业:“大家都不容易,有难同当,有福也要同享。”
如今,封闭还在继续,两户邻居的生活也适应了新的轨道:王美玉一边照看自己的孙子,一边照看别人的母亲;一边给自己家人做饭,一边给对面的老人开小灶,忙得不亦乐乎……谁说人与人的悲喜不相通呢!
栏目主编:周楠
本文作者:杜晨薇
文字编辑:杜晨薇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