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开出版发行的《习近平在上海》,翔实呈现了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的领导工作历程,生动诠释了丰富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才能、勤勉的工作作风、真挚的人民情怀、强大的人格魅力。学习研读18篇采访实录,可以说是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精神洗礼、作风磨砺。
第一,在牢记初心使命上看齐。
从《习近平在上海》中可以感触到,习近平同志对党的事业无限热爱和忠诚,对初心使命意识极为重视,为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起了标杆。
习近平同志到上海担任市委书记不久,就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参观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在参观过程中,他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这是上海的骄傲;我们有幸在上海工作,既感到十分光荣,更倍感责任重大。
在习近平同志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他在上海工作期间,念兹在兹的一件大事就是把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好、继承好,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好、推进好。
强化看齐意识,就是要向坚守初心使命看齐,深入领悟伟大建党精神,把人生的信仰、追求凝聚到对党忠诚、无私奉献上来。
第二,在厚植为民情怀上看齐。
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每次去调研,“从来都是扑下身子”,深入一线,挨家挨户仔细了解群众需求。
当时,黄浦区正在推进新一轮旧区改造。关于加装电梯,一些年纪大的居民非常迫切,但也有群众一时还不理解。
习近平同志专门到群众家里走访,挨家挨户进行了解,而且问得非常仔细,走访、调研之后,就弄清楚了哪些工作应该做、应该怎么做。他对一些基础公共设施特别是政府实施项目,要求有关方面一定要改善到位,加装电梯要加强与居民沟通,在大家基本认同后进行安装。
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原来工作过、生活过的地方同志来看他,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他都会尽可能安排见面、接待。这看起来似乎是小事小节,但对工作如此繁忙的市委书记来说,要坚持做好是很不容易的。
这些都是习近平同志日常工作生活的自然流露,无一不反映出“心中有民”的高尚情怀。他心里想着人民群众,大家也就发自内心地和他亲近。
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向深厚的为民情怀看齐,立足本职岗位,真诚倾听群众声音,倾力解决群众困难。
第三,在务实工作作风上看齐。
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几乎大半时间都用在调研上,不仅所有的区县都调研过一遍,而且主要的领域、行业都走到了,很多重点领域还走了不止一个单位。他去调研的地方,有一根主线非常清楚——与中央对上海的要求、与国家战略在上海实施相关的点,他首先要去走一走,看一看。
上海筹备特奥会期间,习近平同志先后召开特奥会筹办专题会、座谈会和市委专题会议等,听取开闭幕式等有关情况汇报,考察各个场地的部署,看望特殊群体,事无巨细,对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重视推进区域化党建的经验,也知道楼宇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他肯定基层党建工作者发扬“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的精神,开拓了楼宇党建的新路子。所以,“要对他们真心重视、真心关怀、真心爱护”。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要坚持政贵有恒,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一张蓝图干到底,不要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
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向务实的工作作风看齐,既服务战略大局,又真抓落地落细。搞建设、抓发展,不能朝令夕改,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我们要不断强化“看齐意识”,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校长 温景春)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温景春
文字编辑:夏斌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