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发展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贯彻新发展理念作出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断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揭示了新发展理念与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内在关联,成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壮大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短板的行动指南。

  “创新”发展理念注重解决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中的动力问题

  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位居首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经过多年努力,当前我国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明显提高,正在由过去的跟跑为主,逐步地转向更多领域中并跑、领跑。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创新能力依然是一大短板,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互联网核心技术、芯片制造等领域被人“卡脖子”的现象时有发生。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新时代我国实现发展壮大首要的就是改变创新乏力、创新不足的局面,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培育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能力;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推进创新,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

  “协调”发展理念注重解决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中的不平衡问题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把协调发展比作“制胜要诀”,充分凸显了协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协调与失衡相对立,“协调”发展理念正是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出来的,是总结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促进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壮大、行稳致远。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暴露出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迫切催生着发展理念与方式发生转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深入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积极提升发展成效。在具体实践中,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要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坚持系统观念,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发展短板,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方面融合发展。

  “绿色”发展理念注重解决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中的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明显短板。当前,我们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精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的“天人合一”思想,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是新时代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的积极回应。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摒弃以往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方式;就是要把经济活动、人类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就是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开放”发展理念注重解决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中的内外联动问题

  “开放”发展理念回答的是发展如何与世界对接的问题,它注重解决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间互联互动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史看,高度开放也是其成功经验的共同特征。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深度互动,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开放布局需要进一步完善,开放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成为迫切需要。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历程看,我国过去快速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走向未来仍要依靠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要继续发展壮大,就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就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着眼于互利共赢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既要通过开放增强实力,又要坚持底线思维,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确保国家安全。

  “共享”发展理念注重解决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中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高。社会财富越增加,公平正义越重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还存在着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新征程上,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享发展。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揭示了发展的价值取向,集中反映了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强调要做好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落地的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另一方面,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做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新征程上,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引向深入,不断促进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挥优势、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作者:叶本乾,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赵媛媛,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本文是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建设项目: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电子科技大学)”[项目编号:21szjs51010614〕阶段性成果】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房颖

本文作者: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