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很普及,上海为何还要开展抗原检测?专家说法来了

26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说,上海根据综合研判和疫情防控的需要,决定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的范围,同时对重点区域开展核酸检测,在非重点区域开展抗原检测。既然核酸检测在上海比较普及了,为何还要推广抗原检测?

针对这一疑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与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同时就市民关心的问题请上海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予以解答。

胡必杰主任介绍,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不一样,其最大的优点是方便,不需要特别的仪器设备,也不需要专门的技术培训,出结果很快,市民可以家中测试,连续多次检测亦没有问题。抗原检测的不足在于,新冠病毒潜伏期内抗原检测往往呈“假阴性”,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会呈现阳性,5-7天后可能再度呈阴性。也就是说,抗原检测的窗口期相对较短,敏感性特异性不如核酸检测。

在国际领域,抗原检测已应用两年有余,实践证明,有发烧、咳嗽等患者抗原检测敏感性很高,平均可达95%。这也与病毒传染性较强时,抗原更易检测出来“完全符合”。

此前有专家曾提出,普通人群不主张进行抗原检测,主要出发点在于有一定假阳性,其实不是新冠患者但经过一系列处理,虚惊一场,耗费医疗资源。那么,哪些人群适合抗原检测呢?

专家解释,三类人群适宜抗原检测。首先,医疗机构没有核酸检测能力。其次,高风险地区的境外隔离点内,封控隔离期间人员。再者,疫情流行水平相对高的区域人群。

胡必杰说,前两类并不契合上海特点。第三类则符合近期上海本地疫情特点。“如果一个月前,本土确诊、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处于低位,那么抗原检测价值不大;近日上海本土确诊、无症状感染者明显增加,价值就出来了。”

疫情流行水平相对高的区域,抗原检测价值在哪里?

假设阳性感染者出现发烧、咳嗽症状,到发热门诊途中,一路都有传染性,医疗机构为了消杀、封控,将会耗费很大医疗资源成本,为其他有需要的病家带来不便。抗原检测在家即可完成,呈现阳性致电相关部门,由专门渠道进行核酸复核,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感染扩散,同时也减少了阳性感染者接触密接的范围,这就是抗原检测的价值所在。事实上,这样的价值在近期香港疫情防控中也有所体现。

除了能减少院感、缩小密接范围外,抗原检测也有社会筛查意义。当前实行全民核酸检测,医务人员压力非常大,大规模普及抗原检测,教会市民朋友技术知识,以后有头疼、脑热,先拿出抗原试剂盒在家中自测,这样的检测习惯对全民抗疫,早日走出疫情也大有裨益。

今天,全市相关区域分别通过居委向居民发放抗原试剂盒。许多市民疑惑:目前在2+12、14天封闭管理小区中的人群,还需要抗原检测吗?抗原检测怎样算阳性?阳性了又该怎么办?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明确:每天都需要做核酸检测的人群,可以不用做抗原检测。有独居老人的,可以向社区提出申请,由医务人员帮助进行抗原检测。此外,当天已做过核酸检测的,可以不用做抗原检测。

抗原试剂中,本身就具备结果是否有效的判定机制:“c”处未显示出红色或紫色条带,无论“t”处是否显示条带都表示结果无效。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要求:抗原检测阳性立即向所在社区(村镇)报告,由社区(村镇)联系急救中心,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工作指南,将居民转运至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

检测使用后的采样拭子、采样管、检测卡等,不论结果阴性还是阳性,均应装入密封袋由管理人员参照医疗废物或按程序处理。如是阳性,等120抵达后交由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废弃物处理;如是阴性,则装进密封袋作为干垃圾处置。

本文作者: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