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领域创新药物布格替尼日前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单药适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布格替尼是一款全新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延长患者生存、控制脑转移、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疗效已经得到临床验证,被《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列为一线优选用药,并被《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列入。
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在中国,肺癌也是第一大癌种,每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alk+nsclc)是一种比较少见而凶险的亚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数接近35000例。这类患者普遍存在平均发病年龄较低,并普遍伴有脑转移发生率高的困境。
数据显示,30%的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发生脑转移,75%的患者在治疗两年之内会出现脑部进展,因此,控制和预防脑转移是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临床上迫切需要创新有效的治疗药物。在提高患者生存的同时,治疗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也非常重要。此外,针对alk融合类型及耐药突变的治疗也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需求。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周彩存表示:“布格替尼的临床试验结果非常亮眼,脑转移疗效突出,证明可有效延长晚期或转移性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为临床医生,我们非常期待布格替尼的上市,它不仅是这类患者一线的治疗选择,也为其他药物进展后的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
布格替尼主要作用于alk融合突变,其独特的二甲基氧化磷(dmpo)结构加强了与alk蛋白的结合力,增强了药物活性,也为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并保持脑部血药浓度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可广泛抑制多种alk融合类型及耐药突变。据悉,布格替尼显著降低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实现总生存获益。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接受布格替尼治疗的患者,经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中位pfs达到24个月,对照组克唑替尼中位pfs为11.1个月,布格替尼相比对照组降低57%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同时,布格替尼针对脑转移治疗数据非常突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基线有脑转移的患者确认客观缓解率(orr)为78%,对照组26%;对于颅内病灶缓解的患者有长达27.9个月的持续缓解时间,对照组9.2个月。布格替尼延长基线伴脑转移患者无进展生存,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75%。另外,使用布格替尼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长期使用安全性可耐受。基于疗效与安全性的保障,布格替尼是首个经临床研究证实,在改善或维持患者生活质量上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的alk 抑制剂,真正实现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双重获益。
目前,布格替尼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获得批准,并获得fda突破性治疗药物认证和孤儿药认证。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