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即将回家!采用快速返回方案,绕地球圈数从11圈减少至5圈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近日择机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神舟十三号乘组已做好飞船撤离前的各项准备,东风着陆场及工程相关系统正在开展迎接航天员返回的各项准备。

目前,飞船撤离前的各项准备情况如何?

这几天航天员们都在忙些什么?现在的状态怎么样?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载人飞船任务副指挥 杨彦波:航天员一直在开展返回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物资转运、整理,确保实验样品被安全带回,还要保证一些关键物资转移到货运飞船。目前航天员的身体状态非常好。

在轨180多天,神舟飞船现在的状态怎么样?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载人飞船任务副指挥 杨彦波:我们对整个飞船的状态进行了全面在轨巡检,并控制机械臂对舱外进行巡检,目前载人飞船工况非常正常。

从空间站到着陆场,飞船会经历哪些关键程序和步骤?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载人飞船任务副指挥 杨彦波:这次首次实施径向撤离,计划在明天上午实施返回。返回前,神舟十三号飞船将进行两次调姿,第一次调姿后将分离轨道舱,第二次调姿后进行返回制动。推返分离后,返回舱调整配平攻角,最后进行发动机反推,确保返回舱安全着陆。

这次神舟十三号采用了快速返回方案,是否会带来新的难点?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载人飞船任务副指挥 杨彦波相对于空间站,飞船的空间较狭小,快速返回方案是为了减少航天员在飞船内的停留时间,我们设计了绕地球五圈的快速返回方案,而之前是十一圈。为了实现快速返回方案,我们设置了撤离和返回一体的设计程序,并充分考虑着陆场的气象条件,确保返回的顺利安全。为了确保安全,我们还调用了两颗中继卫星测控。

东风着陆场地面搜救力量集结

目前,神舟十三号乘组已做好飞船撤离前的各项准备,东风着陆场及工程相关系统正在开展迎接航天员返回的各项准备。

总台央视记者 何岩柯:着陆场的搜救力量由多个分队组成,如天空分队、地面分队、机动搜救分队等。每个分队各有所长,在多个岗位进行系统训练。现在他们配合默契,能够实现1+1>2的效果。在集结现场,地面分队已基本集结完成,地面分队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返回舱搜救及相关任务。这次返回的速度变快了,对测控工作也提出了更多挑战。

问:神舟十三号返回区域处于什么地方呢?

神舟十三号搜救回收地面分队指挥员 牛永进:基本和神舟十二号位于一个区域,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区域内。

问:图中红色的框代表什么?

牛永进:指飞船的返回的安全区域,在红框范围内。

问:为何待命点离瞄准点距离较远?

牛永进:飞船在返回过程中有些散落物要抛下来,对地面有一定伤害,所以待命点在红色区域之外。

问:与神十二相比,神十三的集结时间为何更早了?

牛永进:有两种考虑,一个是方便搜救队进行救援,二是方便队员提前进入搜救状态。

问: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是否有准备?

牛永进:针对各种特殊情况,我们都做了预案,也都进行了演练,对装备也进行了升级改造。我们已经整装待发,全力以赴,已做好充分准备,实现最可靠、最安全、最温暖的目标,迎接航天英雄凯旋。

搜救回收空中分队准备就绪

神舟十三号搜救回收任务中,依旧采取“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的搜救模式,那么在这次任务中,空中分队的准备情况如何,看前方记者带来的最新情况↓

总台央视记者 王刚: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搜救回收空中分队的机场,在我身后,就是参加这次搜救回收任务的5架直升机,今天机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对飞机进行任务前的机务检查,确保返回当天直升机状态良好。

这支部队的经验非常丰富,参加过十多次神舟飞船搜救回收任务,也包括去年的神舟十二号搜救回收任务,所以他们对东风着陆场的地形地貌以及气象并不陌生。那么这一次任务中,机组又做了哪些准备呢?

神舟十三号搜救回收空中分队指挥员 刘鹏飞:我们进一步熟悉了程序,摸清了东风着陆场周围的天气特点和地形地貌特点,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在直升机上加装了新的搜索回收设备,使得探测的距离更远,能够显示返回舱在开伞以后实时的高度、距离、走向,我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进行开舱。升级后能提供实时的示意图,比以往只是单纯地只是利用信号要强得多。

总台央视记者 王刚:任务当天整个机组是如何分布的?

神舟十三号搜救回收空中分队指挥员 刘鹏飞:当前我们处在离东风着陆场最近的一个机场,从机场起飞之后到达补给点,进行加油、人员休整,做足技术准备,等到返回舱在制动过程中,我们5架直升机从补给点起飞。首先指挥机飞到布阵的西南端,医监医救机在西北端,两架救护机分别在东北和东南端,一架通信机负责和北京联系。在返回舱离地面大概还有10分钟时间的时候,5架飞机会快速向返回舱靠拢。

总台央视记者 王刚:如果任务当天风力很大,会对直升机或飞船造成影响吗?

神舟十三号搜救回收空中分队指挥员 刘鹏飞:风力越大,难度越大。7天以前我们就开始研究天气。任务当天以多云为主,可能会有扬沙,总体气象是好的。如果有多云和扬沙,我们不会把高度拉得很开,并且会采取特殊情况处置的办法。

总台央视记者 王刚:搜救回收空中分队还有一支专业力量。在任务当天,有一架固定翼飞机搭载伞降队员,在5000米的高空随时待命,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财经(id:cctvyscj)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李林蔚

本文作者:央视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