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绿叶菜,缺肉”…沪郊叮咚农场,他们连续20天睡地头,抢种蔬菜

早上5点多,55岁的毛菊初就来到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的叮咚买菜农场连栋大棚里,带领生产队的队员们抓紧采收,当前收割的主要是小青菜、杭白菜,正是疫情期间上海市民餐桌上最不愿缺少的“硬通货”——绿叶菜。

55岁的毛菊初是个种地的老把式,在地头摸爬打滚了半辈子,现在是叮咚买菜金山农场生产一队队长。忙完采收,他又马不停蹄赶去隔壁大棚播种新一茬的青菜种子,再去巡查前几天移栽的番茄、辣椒苗等长势,捏捏碎土,看看土壤情况,因最近气温较高,再开开大棚通风降温……

毛菊初说,听说上海市民蔬菜不够吃,生产队的队员们心里非常着急,每天在地里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拼命抢收蔬菜,只想给大家多供应。现在,农场里30名工人,每天可供应2万多份绿叶菜。

为了后续市民的菜篮子不断档,他们除了抢收,还要抢种。“现在是春耕的关键时机,除了绿叶菜、辣椒、番茄,我们还在种玉米、莲藕……希望疫情缓解之后,市民吃到品种更丰富的蔬菜。种庄稼就是一茬紧跟一茬,我们要跟老天抢时间。”

疫情时期,人手紧缺。据了解,叮咚买菜在金山廊下的这个700多亩的农场,正常情况需要50多人才忙得过来,现在能到场工作的只有30人。

这些天,毛菊初和同事们的工作量翻了好几倍。由于蔬菜加工厂里缺工人,他们白天忙完地里的活儿,晚上还要去加工厂帮忙分拣、包装蔬菜。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1点才能休息。

从早5点到晚11点的工作节奏,在廊下叮咚农场已经持续了快一个月。

叮咚买菜廊下农场经理卢叶说,3月20日,眼看疫情越发严重,担心因为封控无法返回农场,错过宝贵的春耕时间,所以他们30多人把被子一卷,带上几件换洗衣服,就住进了农场。没有住宿条件,就在地头的空房子里打地铺,一住就是20多天。

“睡地铺也还好,主要是缺肉。”卢叶说,因为封控,农场很难买到东西,特别是买不到肉,虽然绿叶菜充足,但大家都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每天光吃绿叶菜也渐渐扛不住了,好在,最近通过公司总部进行多方协调,总算是补充了肉的储备。

农场的基本生活解决了,摆在卢叶面前的问题还有一桩桩。由于疫情,很多物流暂停了,农场生产了这么多蔬菜,一天不拉走就蔫了。为了不浪费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菜,卢叶和同事们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协调沟通物流问题。

不仅如此,眼前最紧迫的是,农资配送也成了难题。虽然他们提前储备了种子、肥料等一些农资,但没想到会封控这么长时间,直接跨季了,冬天耐寒的品种要换成耐热的,但很多地区已经不发货了。“新的品种、新的设备进不来,一旦错过农时,这个种植季就荒废了。”

为此,他们想了种种办法。比如,有一些特殊的农业机械设备,没法替代的,当地无法发货直达,他们就沿路找物流司机,每个人送一程,这样一路接力,终于从外地运了过来。

紧缺的种子,也想办法从本地借调。比如叮咚买菜位于崇明的基地,即将种植莲藕,但湖北的藕种运不进来。如果不在4月底前种下去,今年就种不了了。好在,他们联系崇明当地的农户,购买到了藕种,而政府帮忙办理了通行证,使藕种顺利通过了各个关卡。

紧缺的肥料,政府部门也帮忙开通了绿色通道,紧急调用了一批资源来保障生产。

据了解,眼下,叮咚买菜除了在上海金山、崇明等地的农场,还有位于甘肃兰州、永昌和山东寿光等地的1300多亩农场也都在如火如荼地抢春耕,努力为丰富市民们的餐桌做好保障。

本文作者:黄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