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阳性心血管患者被救治,挽救35名心梗患者:仁济心内科急症救治不停摆

深夜零点,一名65岁的男性患者持续胸痛两小时,被送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生命体征不稳定,情况危急,需要紧急手术。虽然患者核酸检测结果还未知,心内科团队已经争分夺秒,立即启动了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背上铅衣,穿上防护服,“边紧急救治,边等核酸报告”。一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被安全转送到心内科监护室隔离过渡病区。

医护始终坚守救治一线

近一个月以来,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卜军、副主任医师杜勇平、金叔宣始终坚守在救治一线,24小时驻扎在医院,已连续救治了35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逾花甲的心内科专家毛家亮更是在接到多位窦性停搏和心脏骤停患者急需安装起搏器的初诊预警后,第一时间赶到手术室。

心血管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也离不开心内科和导管室护理团队的付出。护理团队全员坚守医院,坚守在患者身边,面对辛苦和风险,她们说:“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已经安排好,医院和患者需要我们,我们就不回去了。”在高强度的抢救中,她们对每一位患者都提供精心护理。

进行急诊手术时,心内科医生往往需要身着十几斤重的铅衣,而在疫情之下的急诊手术则更为特殊。大多数心血管急症患者来自封控小区,送往医院救治时,还没有核酸检测报告结果,存在新冠传播风险。为了不耽误患者救治,医护人员全副武装守候在救治岗位上,在厚重的铅衣外再加上隔离防护服,把救治与战“疫”使命扛在了肩上。救治病情危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时,医生在手术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挑战,每分每秒都是生与死的考验。心内科医护团队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守护住患者生命线。

开辟心血管重症救治绿色通道

病情急、时间紧!心血管疾病救治,意味着医生每分每秒都在与死神赛跑。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隐匿性强、传染性强的新挑战,仁济医院始终将患者急症救治与疫情防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各部门通力协作,心内科连夜开辟出心血管急症绿色通道防疫路线。从急诊科到导管室,再到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划分出了“三区两通道”,重新规划布置转运线路,调配负压床板和消杀物资,同时制定了急诊手术患者防护和“一人一消杀”方案。

对于没有核酸结果而急需救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仁济医院启动应急方案,流调与转运同时进行,病人和家属同步快速抗原筛查,边救治患者,边等待核酸结果,医疗急救与科学防疫同行。疫情防控方面,严格执行污染区、半污染区和安全区分类处置,全程落实二级防护措施。据悉,已有6例核酸呈阳性的心血管急症患者得到了紧急救治,坚决不让疫情成为心血管疾病急症患者求医的“拦路虎”。

心内科救治团队还摸索出一套《现阶段疫情防控下的心血管急症救治流程》,与急诊科合作,边救治边总结边完善,为在疫情下迅速、有效开展救治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医疗方案。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