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配药从3小时压缩到约1小时,上海社区卫生机构为居民“药盒子”保驾护航

在上海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中,全市2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万余名社区卫生工作者,是提供健康服务托底、筑牢疫情防控网底的第一道防线。进入5月,全市持续开展的“清零攻坚”,正在逐步见效。社区居民们经历一个月的封控生活,物资供给逐步恢复,但家里的“药盒子”亟待补充。

疫情防控期间,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攻坚打好快速筛查的冲锋战,“老病人”们的用药需求同样牵动医护工作者的心。为给社区居民的“药盒子”保驾护航,上海长宁区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街道、居委,规划流程、完善预案,近日开启“三区”管理背景下的社区志愿者代配药门诊服务。

“喂,张阿婆,我是赵医生。你的血压最近控制得好不好?药是不是要吃完了?”

“赵医生啊,血压蛮好的,还是每天在吃高血压药,就是马上要吃完了,怎么办啊?”

“张阿婆,我们明天就对你们小区的志愿者开放代配药门诊了。你要与居委干部说好,提供你的医保卡和要配的药名称,明天志愿者会来我们卫生中心帮你配药的。”

“哎哟,那真是太好了。我正担心后面药不够了。赵医生,现在在家里动得少了,我最近吃饭胃口不太好,排便也不通畅,你看是不是能再开点别的药?”

“可以的张阿婆,你请志愿者再帮你配三盒龙荟丸,能够改善你的情况。”

“好的,好的,我记下来了。谢谢你啊赵医生。”

……

为帮助社区志愿者更为便捷地进行代配药,上海长宁区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日下午开启社区志愿者代配药服务试运行,2小时内完成199人次的代配药服务。

【前期准备】

在整个代配药流程中,院感与防控工作仍然是重中之重。为了巩固辖区“动态清零”的成效,中心与街道、居委共同合作,把牢防疫关和补充“药盒子”两不误。目前,每周三次代配药门诊分批解决各居民区配药需求,做到一周辖区居委全覆盖。同时,在门诊区域规划好代配药人员就诊路线,做好导诊与一米线分隔,减少不必要的区域流动。

【诊疗现场】

在入口关查验志愿者双码、核酸阴性报告,并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做流调的同时,预检人员逐一核对居委预约志愿者的名单。为加快配药效率中心全科四个诊室全部开放,为合理分流,每个居委都提前分配好对应的诊室,配药结束付好费后再到药房进行取药。整个代配药流程快捷、清晰、方便。

为了提高补充“药盒子”的效率,减少院内就诊人员聚集,社区志愿者代配药时,往往一人都会带着十几张或是几十张医保卡过来。不同居民用药需求不同,涉及疾病种类较多,但是这并难不倒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对自己“老病人”们的情况较为熟悉,在疫情期间也能和签约患者保持交流,有些在代配药前已经提前联系,这让配药的过程更精准、便捷、高效。

【最后一公里】

社区志愿者“满载而归”后,还要对药品和居民一一对应,整理医保卡、病历本与发票,最终送药上门。药品到达居民手中后,如对用法用量和药品有疑问,社区居民还可联系自己的家庭医生进行询问,让补充“药盒子”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闭环。

据了解社区志愿者此前辗转于区内、市内各医院配药窗口,三级医院的代配药志愿者众多,每次一个居委都要派2-3人去医院代配药,一次配药的过程需要花费3个小时,现在可以来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则便捷了许多,一个志愿者前来,从挂号到拿到药品,只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

接下来,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在每周二、三、四下午14:00-16:00协同街道、居委努力保障封控期间居民基本配药需求。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陈华 戴敏

题图来源: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