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新华医院全面恢复门诊、住院、手术等各类医疗服务

6月1日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全面恢复门诊、住院及手术等各类服务。6月1日上午,门急诊量达到5475人次,是前一日(5月31日)上午的两倍以上。

新华医院院长孙锟介绍,“经过近一周以来的准备,新华医院的各项工作均已调整完毕,无论是门诊服务还是住院病区,均恢复至3月以前的状态,今天就有300余位医生在门诊接诊,从儿童到成人的手术在医院各个手术室开展。”

5月30日起,新华医院增加了实名制的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门诊量逐步上升。按医院就诊的一般规律,周一是门诊就诊量的最高峰,周二则是低谷。但本周情况却大相径庭:31日虽然是星期二,上午的门诊量逆势上扬,超过了周一上午,增长了23.38%。6月1日再创疫情以来的新高,且从本周门诊预约情况看,增长势头仍在保持中。为响应市民的就医需求,新华医院在成人和儿科门诊均已配足专家资源。患者进入门诊诊区前,若无48小时核酸报告,可以当场完成抗原检测后入内。

与门诊恢复同步的是住院与手术。作为儿童心血管专家,孙锟教授带领团队在30日完成了一例出生仅5天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女婴介入治疗。同一时间,宫内儿科诊治中心与儿普外科完成了一例胎儿膈疝产房外科手术,据了解,疫情期间,宫内儿科团队共诊治疑难胎儿先天性畸形疾病17例,患者来自全国各地。

眼科主任医师季迅达和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华续明联合开展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动脉介入化疗手术,本周以来,更是加速收治,以解患者之忧。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均已恢复。医务部及门急诊部负责人盛旭俊说,“医院的择期手术目前已经恢复30%,6月1日的手术患者更多,明天预计将会翻倍。医院已配备充足的人手,尽可能满足更多患者的医疗需求。”

尽管疫情形势趋稳好转,但作为人流众多的医疗机构,防疫措施仍不能有半点松懈。“任何患者及家属进入我们医院,都需要扫健康码,我们也在门急诊、住院病区都布局了场所码,一旦入院,都需要扫一扫才能进入。”盛旭俊表示,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目前仍建议门诊患者能提前预约,进入门诊前,需要出示48小时内本市标准核酸阴性报告或证明,不能提供有效报告的,须现场加做免费抗原,凭阴性结果进入门诊区域。但对于急诊患者,医院并没有设置核酸报告的要求,都将在第一时间开展救治,医务人员会在抢救的同时完成快速和标准核酸检查。

“对于一些不会预约门诊的老人等特殊人群,也可以前来医院,在志愿者帮助下进行现场预约挂号,如果当日有号,也可以当日就诊。”盛旭俊说。值得一提的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新华医院的核酸检测点都将24小时开放,每日设3次消杀时间,消杀期间将会暂停核酸采样服务。同时,急诊抢救继续不设置核酸要求。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