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瑞幸咖啡烘焙工厂落户江苏昆山开发区,该工厂集咖啡研发、烘焙生产及销售中心于一体,总投资1.2亿美元,预计年烘焙生产咖啡豆3万吨。两年前,总投资约1.56亿美元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已经在昆山动工,预计2023年建成投产,未来有望成为星巴克在美国以外产能最大的工厂,功能将涵盖咖啡豆进出口、烘焙、包装、储存、物流配送、分销及咖啡烘焙培训。
都知道上海人爱喝咖啡,咖啡馆数量全球城市排第一。紧挨着上海的昆山,“造”咖啡的能力也迅速增强。
昆山坊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1986年春节,为迎接挪威工程师到访,昆山开发区一家企业的副总专程赴上海买来咖啡招待来宾。当时,昆山老百姓还不熟悉这种洋饮料,服务员拿脸盆将咖啡送到桌上,在场的中外方人员一时手足无措。
故事细节已不可考,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昆山作为一个从农业县发展而来的工业强市,原本并不具备“咖啡基因”,昆山与咖啡产业结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昆山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便利的进出口环境,以及靠近上海这一巨大的咖啡消费市场的交通区位优势。
2017年,一家中国香港企业在昆山设立亿政食品公司,该公司为肯德基、costa等知名餐饮连锁店提供咖啡、茶等产品。由此,昆山开始快速布局高端食品产业,引进了三井物产、路易达孚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两家企业都在昆山设立了咖啡分拨中心。2020年,昆山与东南亚知名咖啡企业越南中原集团签约,该集团将在昆山设立全球咖啡销售中心。为了让咖啡的分拨、销售更为便利,昆山创新了进口咖啡检验检疫监管模式,90%的进口咖啡货物实现“随报随检”,出证时间压缩至1天内,今年7月位于昆山综保区内5万平方米恒温储备仓即将投入使用,由上海自贸区搬迁到昆山的咖啡交易中心已开始展示展览业务。随着星巴克和瑞幸的大手笔投入,昆山的咖啡产业链将更趋成熟——8年时间,“昆山牌咖啡”从无到有,昆山还提出,力争通过三到五年努力,形成千亿级咖啡全产业链。
不过,昆山咖啡产业链要更上一层楼,离不开上海及其他长三角城市的分工合作。
昆山综合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邵志强告诉记者,目前昆山所需的咖啡生豆主要通过船运从南美、非洲运出,漂洋过海后从上海洋山港、外高桥港区入境。昆山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位于昆山综保区进口咖啡豆验放共计515批次、5982吨,分别同比增长253%、344%。数量越来越大的咖啡生豆贸易和仓储,需要金融工具来平抑风险,这需要借助上海的金融优势。目前,不仅咖啡生豆需要大量进口,一些咖啡烘焙设备也需进口,昆山正瞄准咖啡装备制造产业,这方面正谋求与上海的科研院所合作。
另外,在挂耳、液体、粉末等咖啡产品的创新,以及咖啡店的商业布局和多渠道营销方面,昆山还需要大量人才和技术,也要向上海取经。还有,上海对口帮扶的云南省是咖啡的主要产地之一,此前昆山相关部门已多次前往云南考察,最近正在思考如何借助上海对口帮扶的平台优势,与上海相关方面共同对云南咖啡产业进行梳理和需求对接。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本文作者:任俊锰 蔡沁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