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上海人5月就开始全国各地出差了?他们选择合肥芜湖成为离沪复工第一站

这轮疫情之前,海通恒信国际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先进制造事业部总经理张雷每周出差3、4天,周末回上海家中休整;从5月底开始,他改成了每周出差3、4天,周末回合肥酒店休整。这个变化要从5月11日开始说起,当天张雷和其他6名同事组成公司“先遣团”,赴合肥集中隔离后复工。

疫情期间,离沪复工成了上海部分企业的一项新选择,这些公司通常业务覆盖长三角甚至全国,在操作中大多以距离上海较近的长三角某个城市作为离沪复工行动第一站,派遣业务骨干在此隔离后奔赴全国开展业务。

5月25日,张雷行程卡成功“摘星”,当天他就出差安徽池州见到了两个月来的第一位客户。“我现在非常珍惜每一个能面对面拜访客户的机会。”张雷颇为感慨。

“先遣队”在合肥结束隔离后合影

合肥芜湖成为离沪复工第一站

自今年3月以来,面对上海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总部位于上海的海通恒信业务发展受到了很大阻碍。对于这一点,疫情期间和部分同事一起在公司封闭驻守的海通恒信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学清深有感触:“当时最困难的是,如果我们的业务骨干、信审人员不尽快走出去,公司可能会立马面临业务停滞,我们已经在考虑,要尽一切办法走出去。”

困难来自多个环节。丁学清解释,当时业务人员无法与客户进行面对面的、充分透彻的业务洽谈,信审人员也无法对项目进行必要的尽职调查,后续的授信审批流程也就无法正常推进;即使是已完成授信审批的项目,也会因为合同无法现场签署、发票无法及时寄送等原因,影响后续的放款起租。

“有很多个性化的问题没法在线上进行。”从3月28日起,家住浦东的张雷开始居家办公,虽然他已经尽可能地在线上完成业务接洽和协调工作,但是当有客户提出申请营运资金时,因为缺乏现场尽调,后续业务只能暂停。陷入焦虑的张雷粗粗盘算了一下,这些线上无法进行下去的业务量大约占到了他业务量的1/3。

在海通恒信的租赁设备后台也可以看到,公司对外出租的几十万台设备的用电量和工作时间等相关指标性数据都在缩短。“这说明受疫情影响这些企业确实遇到了困难、开工不足,这一点在长三角地区更明显。”丁学清分析,这些数据说明,应该派人前往现场了解详细情况,以便更好地帮助这些中小企业。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不是对立的。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三位一体方略。第二天,也就是4月30日,海通恒信领导层拍板决定,要派出一批业务骨干离沪复工。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哪个城市作为离沪复工行动的第一站。海通恒信的筛选标准有一定代表性。“这个城市要自身防疫措施到位,交通区位比较优越,距离上海不能太远,而且隔离政策要比较明朗,最好隔离的天数比较短,能够方便大家以最快速的方式奔赴全国。”丁学清介绍,经过层层筛选后,公司最终确定将合肥、芜湖等地作为离沪复工行动第一站。

丁学清记得,当时最打动他的是合肥领导的一句话——来的都是客人,返的都是家人。合肥决不拒之门外。“这话很暖人心。”丁学清评价。

5月11日,张雷等7位业务骨干穿戴防护服,乘坐公司安排的专车前往虹桥火车站乘坐高铁,抵达合肥高铁站后,张雷等从上海过来的乘客被引导进入专门的乘客通道,并统一进行身份登记,大约十多分钟后,这批乘客闭环转运至指定的集中观察酒店。“体验下来,合肥的疫情管理相关措施既到位又很人性化。”张雷认为,公司选合肥选对了。

考虑疫情期间设立双指挥中心

“那天,池州的天是蓝的,空气也很新鲜。”张雷的喜悦之情从言语间喷涌而出。

5月25日,行程卡“摘星”当天,张雷出差安徽池州拜访当地某科技公司,这是他在两个月后首次见到客户,对方也对张雷的出现大吃一惊。以前张雷几乎不拍工作照,但那天,他饶有兴致地邀请客户和他一起合影。

张雷(左)和客户合影

该科技公司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正处于上市申报阶段。在居家隔离期间,张雷和他们一直保持着线上交流,实地调查后,张雷更直观地看到了公司目前的困难和诉求。受疫情影响,当时整个长三角地区半导体产业链发展受阻,这对该公司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但另一方面,公司又处于产能扩张的关键阶段,需要补充营运资金,而且公司即将上马分布式光伏电站,也需要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面对面讨论之后,双方就合作意见达成一致,海通恒信通过多层次“金融+产业+场景”的综合服务体系,向客户提出一期生产基地储能电站及二期生产基地分布式光伏配套方案。“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再生产设备,用回租赁的方式为其补充营运资金,同时也可以帮忙匹配一些有光伏电站运营经验的投资方。”张雷解释,目前双方已敲定合作意向,即将启动正常的操作流程。

疫情之下,张雷感觉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方式有了变化。“我现在很珍惜能面对面拜访客户的机会。”张雷说,因为出差见面的机会难得,所以在和客户的交流中,自己会更用心考虑对方的需求,制定的措施也会更有针对性,尽量做到最大限度满足客户诉求。

在池州出差一天后,张雷又连续出差安庆、深圳,上周末他回到合肥酒店休整,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将合肥的酒店作为了自己每周出差的原点。目前,张雷的工作日程已经排到月底。“现在我的出差计划安排得更科学也更紧凑。”他估计,自己将在6月中旬完成所有积压的工作。

率队离沪复工的丁学清也马不停蹄出差深圳,和多家算力公司会晤洽谈,并即将前往武汉,拜访东风汽车和三峡投资。在派出第一批离沪复工人员之后,公司已先后派出9批,共103名业务骨干,人数已占到上海业务人员总数的35%。在这些离沪人员的推进下,从5月底开始,该公司已为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多地医疗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并与河北定兴县相关设施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达成合作协议。

记者了解到,在海通恒信推出离沪复工后,其他一些上海的金融公司也陆续走出这一步。“我们的客户来自长三角甚至全国,必须这样做。”一位金融公司负责人说。

今后,离沪复工将可能成为海通恒信的一套针对突发事件的预案。目前海通恒信已向海通证券提交了《疫情期间设立双指挥中心方案》,该方案提出,一旦疫情发生,公司立即研判并启动双指挥中心管理机制,即实施上海总部指挥中心与异地指挥中心共同管理机制。双指挥中心将结合疫情形势相互补位,共同推进公司疫情防控、业务发展与中后台保障。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本文作者:陈抒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