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到书的第19页,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党工委书记洪明铭的视线停住了。书上是2007年4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静安区中华企业大厦调研时拍下的一张照片。
洪明铭说,就是从那时起,地区楼宇党建工作进入加速发展快车道。“我们持续推进党建在楼宇、企业内的深耕,加强党组织建设覆盖和党员教育管理,以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魅力、引力、活力,让更多青年群体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6月6日在沪首发,上海各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订购阅读,认真学习体悟。大家表示,总书记给上海干部留下了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指引:“心无百姓莫为官。”未来,大家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指示,躬耕不辍,勇担光荣使命,在新时代走好新征程。
在国家战略指引下勇立潮头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浦东总是引人注目。
在上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深入浦东考察调研,评价浦东“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也带动整个上海实现了历史性大跨越。”
上海外高桥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文磊至今记得2007年3月31日,习近平同志调研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情形。“当时园区刚营运三年,正围绕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中转和中转贸易四大功能试点区港联动。习近平同志听取汇报后就说,要充分利用航运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促进对外贸易、国际金融业务的开展,整体促进‘四个中心’建设。”
任文磊说,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园区着力于功能创新,“只要客户需要、只要符合国际惯例,就要想办法闯出一条新路”。短短五年内,园区便实现了年进出区货值1012亿美元的佳绩。2021年,园区升级为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为上海、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注入新动能。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之初,曾有人将其喻为改革开放初期的蛇口……”读到书中的这些话语,浦东新区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感慨良多。“中央把许多先行先试的机会交给浦东,交给上海,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我们将深入学习,并依据这本书的精神脉络,鼓足干劲、迎难而上、主动担当、率先作为,在开放促改革方面继续走在前列,迈出引领区建设更快步伐,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07年7月,习近平同志到青浦区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污染控制力度,继续加强水环境治理,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坚定了青浦区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青浦区委书记徐建说,牢记嘱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这些年迅速崛起。在青浦区,环城水系公园、生态廊道、青西郊野公园、水乡客厅等一批绿色生态项目建成,华为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慕名前来落户……“不少居民因为绿色生态而选择安家青浦,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接下来,我们将在筑牢生态本底,打造宜居环境的同时,紧扣生态绿色主题,积极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创新经济。”
新发展理念指引超大城市建设
2007年6月12日,习近平同志到金山区调研。在车上,习近平同志开始“考”时任金山区区长吴尧鑫:“你讲讲看,现在农村百姓最希望解决哪些问题?”其实,上海许多领导干部都记得,当年习近平同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都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读到这个篇章,金山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叶文娣深有感触,“十多年来,我们牢记嘱托,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等,不断彰显农业农村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目的就是奋力走出一条具有上海特色、金山特点的超大城市乡村振兴之路,最终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当时,习近平同志每到一地调研,都会叮嘱上海农口的同志,发展现代农业要学习借鉴“荷兰经验”,将农业搞得很精致,很现代化,具有高附加值,成为一个亮点。来到金山区吕巷镇“皇母”蟠桃基地,习近平也特地跟区里干部说:“金山要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成为上海的后花园。”
在金山区吕巷镇党委书记黄辉云看来,“三个百里”重要指示是从金山发展实际出发,为大都市远郊乡村振兴指明了工作路径,谋定了发展目标。“多年来,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吕巷镇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态底色更亮了,人民生活更富了,城乡面貌更美了。”
2007年4月12日,习近平同志调研崇明。他对一起调研的同志说:“这一路走来,我对崇明岛有了深刻的印象,崇明的发展理念很好。要按照建设生态岛的思路,认认真真做下去,只要认准了方向,就不要动摇。”书中这些话语,让崇明的许多干部感慨良多,感怀不已。
十五年来,崇明历届党委、政府坚持生态立岛不动摇,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如今已经成为崇明最具显示度的闪亮标志、最有竞争力的宝贵财富。崇明区委副书记、区长缪京表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书中汲取丰富营养,坚持“+生态”“生态+”发展战略,加快把崇明建设成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桥头堡、先行区、示范地。
把改善民生状况作为最大政绩
“心无百姓莫为官。”
2007年,作为上海市委书记,在多个场合,习近平同志都谆谆告诫党员干部,解决民生问题是为政的根本,改善民生状况是最大的政绩。
尤其对于老城区的改造与发展,习近平同志时刻牵挂于心头。
当时的上海,中心城区还有大片旧区。2007年6月在黄浦区,习近平同志登上中山东二路、金陵东路路口的光明大厦楼顶,这里是当时外滩地区的制高点。朝西南望去,十六铺、董家渡的大片旧区尽收眼底。指着那一片正在动迁、亟待开发的地块,习近平同志语气坚定地说:“旧区改造一定要坚持推进,不能让老百姓再在这么破旧的房子里生活下去了。”
读到此处,黄浦区委书记杲云感慨万千:“旧改向来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作为全市旧改任务最重的区,我也深深感到,对黄浦而言,加快旧区改造就是最大的民生、最大的发展,就是对城市历史和未来最大的责任。这几年,黄浦始终把旧改工作作为最大的民心工程,投入最大力量、克服最大困难,旧区改造成绩显著。2022年,黄浦旧改进入决战决胜的‘最后一役’,预计今年7月全面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征收。”
2007年4月3日,习近平同志来到杨浦区殷行街道调研,先后看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阳光之家”、敬老院等。
读到书中这部分内容时,季君思绪万千。当时,他作为殷行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一名窗口工作人员就在现场。“当年,上海正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三个中心’建设,其中,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建立,是以方便居民为目的,把散在社区各处的各类事务受理点集中起来‘一门式受理’。习近平同志来调研后不久,我们的工作又发生了一次跨越式的调整,从‘一门式受理’升级为‘一口式受理’,居民可以到任一综合窗口办理各类社区事务,更为便利。”
如今,季君已是街道服务办副主任,负责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他亲身经历着上海社区事务受理一轮又一轮的“硬核”升级:“全市通办”方便市民就近办理;“一网通办”将后台各张“网”整合到一处;越来越多的社区事务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完成……“我们只有一个理念,把老百姓的需要装心里。我们也只有一个目标,让办事的老百姓少跑路。”季君说。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杨浦滨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两年多来,杨浦滨江焕发了新面貌。杨浦区干部表示,将把杨浦滨江作为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核心区域,为群众营造诗意栖居、浪漫生活的美好家园。
杨浦区委书记谢坚钢表示,“在认真学习后,我感到这本书是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工具书,是更好为上海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作贡献的指南针,更是杨浦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案头卷。”
本文作者:杜晨薇 黄勇娣 唐烨 茅冠隽 黄尖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