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的春天,我在重庆的怒吼剧艺社当话剧演员。那时,我在话剧舞台上只演过三四个不起眼的角色,纯粹出于偶然,才去电影《东亚之光》中露过一次面。想不到有一天,名导演孙瑜竟亲自找上门来,要我在他新编写的影片《火的洗礼》中担任女主角。这使我感到十分意外。
孙瑜编导的《火的洗礼》,是根据当时日机轰炸重庆的实际情况编写的。我扮演的角色——阿瑛,是汪伪政权派来的女间谍。她先以交际花身份打进重庆上层社会,但在这些一味花天酒地的人中毫无收获。于是她改扮成难民,潜入兵工厂住宅区,看见由魏鹤龄、黄田、钱千里扮演的工人下班回家,就假装饿昏过去。工人们将她救回家,又介绍她进厂当女工。她向特务机关提供情报,引来敌机轰炸兵工厂。最后,她看到自己最疼爱的邻居、一个四岁的小女孩被炸死,终于良心发现,便向她已经深深爱上的工人老魏吐露真情。在破获特务机关时,特务头子(石羽饰)向她开枪,她感到自己已经获得重生,就含笑死在老魏的怀里。
在拍《火的洗礼》之前,我对摄影棚很不熟悉。导演送给我的电影剧本,我也看不懂分镜头是怎么回事。除了把自己很少的台词背熟,就再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准备。接到这部影片的开拍通知后,我就在那天早晨八时进了厂。年轻的化妆助手一看见我,显得十分惊讶:“啊呀,你来得真早!”原来第一天开拍,摄影棚里的工作千头万绪,真正开拍总要拖到半夜。所以内行的人都是吃过晚饭才来。只有我,傻乎乎的,这么早就坐在静悄悄的化妆室里,独自白挨了一整天。
1940年,张瑞芳首次拍摄电影,主演《火的洗礼》,扮演一名女间谍方瑛,导演孙瑜,魏鹤龄饰演男主角、工人老魏。《火的洗礼》拷贝已在一场大火中烧毁,如今只剩剧照。
傍晚时分,化妆师辛汉文来为我化妆了。他化起妆来一丝不苟,足足为我花了好几个钟头。其他已经化好妆的演员在摄影棚里等得不耐烦了。剧务几次三番跑来催妆,但因辛汉文脾气古怪,又不敢开口,结果弄得我来得最早却进棚最迟,还没上镜头就感到疲乏不堪了。
不久,我熟悉了摄影棚的生活,孙瑜导演和吴蔚云摄影师的和蔼可亲,完全消除了我的紧张情绪。和魏鹤龄的合作更是非常愉快。我俩刚在老舍、宋之的编写的话剧《国家至上》里演过父女,这次又演一对恋人,所以配合得十分自然、默契。老魏处处照顾我这个新手,带动我表演,帮助我适应镜头。我渐渐觉得拍电影没啥难,镜头一分切,演员的任务就很简单,只要按导演的要求在镜头前自然松弛地表演就可以了。谁知拍到情绪激动之外,我却“卡壳”了。
1937年,张瑞芳就读于北平国立艺专美术系,在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中饰演香姐,扮演她父亲的是日后成为著名导演的崔嵬。
那天,魏鹤龄刚巧不在,剧情要求我——汪伪政权的女间谍阿瑛在被老魏推倒在地、良心发现之后,无限悔恨地向他喊叫:“我是汉奸!我是汉奸!”并痛悔地流下泪来。在嘈杂喧闹的摄影棚里,要我第一次对着镜头流泪,我实在无法做到。导演要化妆师为我滴眼药水,我摇头拒绝了。我想:我以前在舞台上是善于动真情的,现在怎么可以在镜头前弄虚作假?
我心烦意乱地坐在地板上,几十双眼睛盯着我,镜头仍然逼在我眼前,弄得我又窘又感到活受罪,终于忍不住为自己的遭遇哭了起来。孙瑜一见马上喊:“开拍!”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就把镜头拍完了。
待全片完成后一看,影片要求我演的是一个真间谍假工人,而我演的却像一个假间谍真工人。虽然孙瑜导演微笑着鼓励我,但我却哭了,觉得自己没演好角色,辜负了他的一片好心,对不起他,也对不起观众。
本文整理:石实 原文刊于1986年12月20日解放日报副刊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肖雅文
本文作者:张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