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电监察”到“客户经理”再到“能源管家”,30年张江用能服务逐级提升

7月28日,上海室外温度再次达到37摄氏度,全市用电负荷稳步提升,而此时,在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张江中心内,能源管家吴莘扬正在熟练地操作着掌上管家,查看着长泰广场、汇智广场等商业用户实时负荷数据,稍后一份份简单且精炼的综合能源辅助分析策略将出现在相关企业电气负责人面前,帮助企业在炎炎夏日合理用能,提升用能质量。

数字化精准用能分析只是如今张江科学城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30年前的7月28日,是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园的日子,从1992年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到1999年“聚焦张江”战略,再到2017年张江科学城规划出炉,30年间,张江实现了从一个地理名词到科创地标的华丽蜕变,而张江的供电服务也完成了从“用电监察”到“客户经理”再到“能源管家”的提质升级。

“用电监察”每年夏天最为焦虑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候张江还都是农田,草比人高,狗比人多。”   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用电监察朱克家至今还记得,当年张江刚开发时的模样,“那时候我这个岗位叫用电监察,也叫用电检查员,主要就是要去现场对高压用户的用电设备、配电间环境、用电安全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高压用户安全用电。”

还有几年就要退休的朱克家是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后,服务张江最早的一批用电监察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批入驻张江的都是罗氏制药、中芯国际、华虹宏力这类的大厂,企业也大多采用国外设计的设备,每次下厂检查,朱克家都要带好厚厚的随手档。到了现场,她仔细核对每一个检查项,每一张用电检查单都是用手写得工工整整。每次用户新增配电间设备,她都细心地在英文图纸上写好中文注释。

能源管家手持“掌上管家”智能终端在张江科学会堂前现场服务。

“对于当年的企业来说,除了关心用电安全,还经常会担心因限电影响生产,所以一到夏季用电高峰我就压力很大。”朱克家回忆道,直到2000年后,张江多座变电站先后投运,朱克家在夏天的那份焦虑就消失了。

“客户经理”让用户办电实现“零距离、零障碍、零延误”

进入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向张江聚集,张江也逐步成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芯片软件、文化创意、金融信息服务等主导产业为代表的集群创新始发地。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用电监察杨堤见证了园区高速发展的累累硕果,而“用电监察”也随着供电企业对服务的不断升级有了新的名称“客户经理”。

“印象里张江不再只有‘国之重器’的大厂,还建设了更多的大学、大研究机构和大科学装置,用能需求也从有电用变成了用好电。”杨堤说,他成为客户经理后第一次前往上海光源,就被上海光源的三台加速器深深震撼了。张江的快速发展也体现在用能的需求上,对于客户经理而言,他们除了要协助企业做好内部安全用电管理,还需帮助客户推进解决接电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不断协调优化方案,帮助企业快速接电。“大多数企业从用电申请受理到完成接电,我们都尽最大可能满足客户接电时限的需求,而随着‘供电配套’窗口入驻张江科学城企业服务中心,整体进度较之前又提升了20%。”

能源管家吴莘扬现场勘查用户用电情况。

2018年8月,在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揭牌成立了国网首个能源服务中心——张江科学城能源服务中心。同年12月,国家电网“供电配套”窗口正式入驻张江科学城企业服务中心,至此张江企业的用电业务在家门口就能办理。通过该窗口用户可直接进行用电申请和全业务咨询,无须再次前往供电公司,实现“零距离、零障碍、零延误”的“一门式”优质服务。

“我们设立电力配套服务窗口的初衷,是希望能够进一步创新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客户服务模式,延伸我们对外服务触点,围绕实现客户需求,以强前端的‘专人服务’增强张江科学城客户的获得感与满足感,持续提升电力营商环境。” 浦东供电公司张江科学城能源服务中心副主任万嘉琳这样说。

“能源管家”数字化转型不断升级

吴莘扬2017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虽然都是客户服务类岗位,但他的岗位名称不再是“用电监察”或“客户经理”,而是升级为 “能源管家”。作为供电服务的一位“新人”,面对经历了30年发展的张江,他有幸成为一名能源服务变革的参与者。

相较于“用电监察”与“客户经理”,“能源管家”服务张江科学城赋予了它新的使命,它是全口径客户需求的发现者、是多功能综合服务的执行者、是服务资源的组织者、是新兴市场的开拓者。

而这些职责的转变依托浦东供电公司的数字化“新武器”——“掌上管家”智能移动作业终端与“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

2022年6月,全面恢复生产经营的号角吹响,服务好张江区域1927家高压企业用户,能源管家和 “掌上管家”智能移动作业终端功不可没。

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数智驱动,“掌上管家”智能移动作业终端已经成为一线服务人员的得力助手。今年为了圆满完成抗疫保供任务,张江中心新建防疫隔离点项目7项,保障防疫保电用户46家,重点关注率先恢复生产经营的用户155家,“掌上管家”的基础台账调阅、辅助方案编制、实时负荷跟踪、供电路径追溯、营配协同抢修等功能为一线居家移动办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吴莘扬在居家封控期间,利用掌上管家智能移动作业终端,持续关注他对口服务的266家用户用能情况,特别关注重要保供的5家用户,重点关注36家率先恢复生产经营的用户,着重关注疫情期间持续生产“创新药”企业。他说:“有了掌上管家,现场情况了然于胸,供电保障胸有成竹” 。

能源管家秦玥和吴莘扬为用户解答电价改革事宜。

另一样“新武器”则通过浦东供电公司张江科学城能源服务中心的一张巨大屏幕显示,屏幕上各类城市用能数据正在实时跳动:区域、行业、企业能源碳排放等问题都能在这张大屏上找到答案,这就是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

“我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政府部门、能源企业、用能客户在探索实现‘双碳’目标、参与碳交易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形成区域能源管控抓手、挖掘用能数据潜在价值、实现节能降本增效等需求。”负责云平台开发的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总师室主任陈赟表示,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正是基于现实需求,整合了电力、水务、燃气、政府、社会等多方系统平台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为各个主体提供各类“能源+双碳”服务。

智慧能源“双碳”云平台即可通过构建能源碳排监测算法,为政府提供能源碳排热力图,直观反映区域能源碳排情况;也可以区域、行业、企业能源碳排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大数据算法,对是否实现能源碳达峰作出判断,为相关方开展“双碳”对标提供重要数据参考;同时还能以区域历史gdp、用电量、清洁能源占比等数据为基础,为政府“双碳”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真正让城市节能减排做到心里有“数”。

经过了30年的飞速发展,时至今日张江依然日新月异。目前,张江科学城内已建、在建和规划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12个,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渐露峥嵘。李政道研究所等一批顶尖科研机构扎根张江,复旦、交大、同济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加速布局。而张江的能源数字化转型也将伴随着区域发展与战略升级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就像全国劳模、浦东供电公司张江科学城能源服务中心主任谢邦鹏说的那样:“我们将持续以模式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落实‘张江事、张江办、张江结’,大幅提升服务效能;以向‘供电+能效服务’模式转型,由传统电能供应基础业务进一步拓展至先进技术驱动的能源综合服务业务,自我驱动,主动提升服务能力,助力张江科学城持续发展。”

栏目主编:李吉

文字编辑:俞宏浩

本文作者:秦玥 张锐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