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拎菜、一手支撑身体,年近花甲的周阿姨颤颤巍巍地从护栏上翻了过去;不一会,一辆黑车停在了马路对面,车主下车后径直穿过马路走至护栏边,冲着里边烧鸭店的老板娘大喊:“我就不翻进来了,要一只烤鸭!”……
▲为图便利,顾客翻越护栏前去商铺。
上述场景几乎每日都在嘉定区迎园路东侧的商铺前上演。今年8月上旬,嘉定区新成街道在迎园路(仓场路至迎园中路段)人行道边装上了300多米长的护栏,彻底实现了人车分流。不过,护栏也将沿街中段的几家生鲜商超与马路完全隔开,这让骑车前来买菜的居民直呼不便。“为何不能在商铺前的护栏段留出一米宽的通道呢?”周阿姨十分不解。
突然中止的“便利”
从迎园中路向南拐入迎园路,马路两侧均为居民住宅区,一直走到距离仓场路150米左右的地方,记者方才看见这几家店铺的踪影。正如周阿姨所说,绿色的护栏已将东侧的人行道围得严严实实,就连生鲜店前原本留有的斜坡也被挡住了。
▲新装的护栏将沿街中段的几家生鲜商超与马路完全隔开。
由于坐落在密集的居民区中间,生鲜蔬果、熟食店铺的生意不错。前来买菜的黄老伯告诉记者,一个月前,他骑车前来买菜时,可直接沿着店铺门前预留的斜坡驶上人行道,将车停放在画线区域后即可进店购物,“一步到位,很方便的。”可如今,新装的护栏却让这种“方便”消失了。
黄老伯选择了跟行人抢占人行道。“沿着人行道骑行一段距离,也能到店铺门口。”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段人行道宽不到2米,要容纳行人、非机动车同时通行本就困难,到了买菜高峰更是堵得水泄不通。“早上六七点左右人最多,那个时候人走不过去,电瓶车也开不过去……”黄老伯十分无奈。为了节约时间、避免拥挤,有居民干脆选择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翻栏杆”,记者在现场就遇见了正在翻栏杆的周阿姨,她说:“顶着高温多走200多米,还不如一下子翻过去爽利。”
其实,迎园路东侧的护栏并非完全严丝合缝,距商店群南北30米处的护栏上各有一处宽约50厘米的缺口供行人进出,不过,如此宽度对体形较胖的市民并不友好,电瓶车更是无法进入,有居民抱怨称,“这缺口开了跟没开一样。”
饱受困扰的,还有被困在护栏里的商户们。生鲜店老板林女士告诉记者,卸货已成了最让她头疼的难题:原先,卸货车可直接停靠在店门口,派一个伙计拖平板车拉货即可,现在则需多人站在护栏两侧,将百斤重的货物托举过头顶,再传递进来,整个过程需要重复十几次,“本来半小时就能卸完的货,现在需要一个多小时。”
▲加装护栏后,卸货成了商户们头疼的难题。
留“口”通行可行吗?
护栏安装好后,商户们也曾尝试过多种卸货方式:鱼店老板留意到了南北两个50厘米的缺口,可夹缝过于狭窄,运输鱼的氧气袋根本无法顺利穿过;桶装水店铺老板则用拖车从远在迎园中路的路口将货拉过来,也不尽如人意,“拖车承载量有限,在板砖石砌的人行道上也不好拖行,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大声音,影响周边小区居民。”
“为什么就不能在中间给护栏开个口,便于几个商铺卸货、居民购物呢?”几家店铺的老板都存着这样的疑问。
对此,记者致电嘉定区新成街道了解情况。街道表示,之所以在该路段加装护栏,是为了解决几家店铺门口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车等道路秩序问题。据了解,该路段是新成街道交通主干道之一,高峰时段道路交通压力大,而个别店铺却时常占道经营,顾客前来买菜时更是常常将机动车靠路边随意停,导致车辆混行、交通拥堵、安全隐患激增,街道因此接到了不少市民的投诉。为保证居民的出行安全,街道有关部门研究决定采用隔离的方式,杜绝机动车、非机动车在路边聚集违停,“装了护栏以后,马路交通状况改善了不少。”
▲加装护栏前,个别商铺占道经营。
至于商户和部分顾客的诉求,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留意到,但是担心一旦留出“缺口”,违停现象会再次返潮,“综合考虑,还是保持原状,毕竟安全第一,便捷第二。”不过,为防止部分顾客翻围栏、在人行道上骑车等危险行为,街道相关执法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该路段的监管。
栏目主编:毛锦伟
本文作者:沈思怡 栗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