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50年,中日经贸合作如何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9月29日,中日即将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50年来,中日经贸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也始终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不过,近年来,受到中美紧张关系影响,中日关系中的杂音增多,双边经贸关系也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回顾中日经贸合作走过的50年历程?下一个50年,两国经贸合作又将如何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26日,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中日经贸合作的回顾与展望”在线上举办。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此展开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首先对50年来的中日关系和经贸合作进行回顾。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表示,50年前两国领导人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决定所表现出的远见、智慧和勇气令人赞叹。远见是,建交决定完全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智慧是,将一个中国原则作为建交基石;勇气是,既正视历史又面向未来。未来,同样需要远见、智慧和勇气,将中日友好关系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前副所长张季风认为,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经贸关系经历了五个阶段,包括1972年至1978年的启动奠基期、1979年至1991年的拓展合作期、1992年至2000年的加速发展期、2001年至2011年的腾飞深化期以及2012年至今的转型磨合期。在诸多因素中,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是驱动中日经贸合作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

然而,当下新冠疫情仍在蔓延,全球经济减速压力增大,中日经贸关系也遭受多重挑战。

有专家指出,随着日美联手遏华,日本出台“经济安保法”,并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四方安全对话”“芯片四方联盟”等,让双边经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但也有专家表示,从长远着眼,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日经贸合作中的互补性和相互依存性等还会继续拉动中日经贸合作在曲折中前行。

下一个50年,如何让中日经济合作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与会专家指出,中日两国应加强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内的合作。

周汉民对未来中日经济合作提出三大建言。其一,在rcep框架内,两国在关税减让、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合作仍可进一步加强;其二,在世界贸易组织重大改革中,两国也应加强协调;其三,在cptpp框架内,应当全力推动中日两国经贸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阶段。

周汉民认为,加入cptpp于中国而言是第二次“入世”,需要让中国加入的谈判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中日还需进行更深入交流,对cptpp框架下的全方位合作分门别类地做出制度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大使馆商务处公使宋耀明则认为,国内企业应学会并善用rcep的条款,这将有助于扩大自日本的进口,并在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下加强对日出口。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陈友骏指出,过去50年,中日在共同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贸易自由化发展以及国际形势发展、地区格局演变等问题上均形成一定共识。未来,如何弥合两国隔阂,在战略上形成共识性认知,将是巨大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认为,经济合作之于中日关系的价值是战略性的,远远超出商业利益,它的本质是利益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和相互捆绑。当下,双边合作的断裂将影响地区、全球产业链的存续和稳定,因此两国如何充分理解经济合作的重要性非常关键。

全国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程永华表示,50年前,中日关系“既近又远”。即两国地理位置相邻,但是两国关系显得疏远。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变得“既近又近”,不仅地理上相近,关系也在靠近。但看现在的中日关系,又令人感到“既近又远”的气氛。面对当前形势,应该维护、坚持两国关系正确方向,努力扩大两国互利合作“朋友圈”,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做出应有努力。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廖勤

本文作者:裘雯涵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