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郊小镇的特别超市:不收钱,凭积分兑换米面油,还有隐藏款福利

为加快完善“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六治三理”工作法的基础上,宝山区罗泾镇立足镇情,在包括塘湾、海星、花红在内9个村庄形态完整、农村风貌较浓的行政村试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积极创建乡村治理积分制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9个村共计2863户本地常住户籍家庭已有2777户上线积分制管理系统平台,主动上线参与率超97%。其中,塘湾村、陈行村、合建村参与率达到100%,1家镇级、3家村级积分兑换超市投入运行,村民间“赚积分”“比积分”热情高涨,互帮互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旁观者变参与者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加分;扮靓小院,参与优美庭院评选,加分……不少过去“袖手看”的旁观者,现成为“动手干”的参与者。

经过数月实践,罗泾已聚焦治理重难点,全面梳理各职能部门治理事项,针对实际工作中村民自主性关系较大的事项,约定形成了《罗泾镇积分制管理分值指导标准(试行)》。

与乡村治理、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内容,如村民议事、房屋租赁、消防安全、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垃圾分类、人居环境等四大类、13种具体事项,都被纳入积分体系,让加减分有了可量化标准。

为了顺应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趋势,罗泾镇积分制推广依托宝山区“社区通”平台,开发了“宝善治”乡村治理积分系统,实现村民积分管理高效便捷。村民可通过手机登录社区通“乡村积分”版块,在线查看积分规则、积分加减明细、村内排名和可兑换积分并申领积分;村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机端和电脑端进行积分事项管理,在线审核村民申报的积分加分事项,同时可查看各家庭积分明细、排名等,分析各村民小组参与程度。在镇级端,也可查看各村积分制参与率及积分排名、全镇家庭积分榜等内容,直观了解全镇积分制推进总体情况。

推行之初,塘湾村采用的是在智能机上操作“宝善治”积分系统。但实践中发现,一部分村民因不熟练操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为此,塘湾村在争取到村内企业大力赞助支持后,设计纸质积分卡赠送到每户村民家中,让村民可以先行体验凭积分兑换礼品的福利,并借此机会宣传推广积分制的具体操作方法。体验后,村民对积分制的兴趣大大提升,操作上的小困难也慢慢克服。

如何可持续运行

积分制管理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为一体,鼓励村民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乡村治理。

今年7月,塘湾村便利用村内闲置房屋开设“积分超市”,安排志愿者帮助村民进行积分兑换。这家不一般的小超市,引来诸多村民关注。

为持续调动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罗泾镇依托现有小卖部、村集体闲置用房和党群服务站点等,建设了多家积分兑换超市。目前,开设镇级积分超市1家,可为全镇积分用户兑换物品;开设村级积分超市3家,方便所在村群众兑换商品。

这家超市到底有什么?据了解,超市内主要是保障日常生活需求的食品、日用品。村民积分会通过“宝善治”积分平台实时更新,一积分对应一元人民币,可积累使用,兑换米面油、牙膏肥皂等17种商品。除了基本款,超市内还有“隐藏款”福利。这些福利侧重个性需求,往往结合本村特色和村民需求,以精神层面的配送为主。如海星村与本村“星海”艺术工作室合作,提供面向未成年人的艺术、手工等课程兑换;花红村增设了书籍和运动器材的兑换;塘湾村做到“按需点单”精准配送,兑换品类超90种。

也有人担心,积分制带来的热闹不可持续,为此,罗泾镇多措并举,深化积分制长效运行保障。

一方面强化经费保障,按照“镇政府补贴为主、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充、社会组织捐赠支撑”原则,在强化对原人居环境优化工程、村庄长效管理考核等奖补资金统筹的基础上,设立积分制专项预算。同时,各村安排资金,在积分超市筹备、兑换物资等方面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让镇域企业参与到积分治理行动。如农商行罗泾支行对积分排名领先的家庭给予一次性礼品奖励,塘湾村域内餐饮公司品膳坊为村内所有用户提供100分的等额奖励。

为扩大积分制成功应用,罗泾镇还与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达成合作意向,建立“宝善治”积分授信白名单,将每年全镇积分排名前50的家庭纳入白名单,名单内村民可在区内任一网点享受优先授信、突破年龄限制授信等业务办理的优先级,合理信贷资金获得优先保障,借款申请快速审批,个人消费信用贷款利率比普通信用贷优惠8%以上。

栏目主编:周楠

本文作者:吴越

题图来源:罗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