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推出全国首个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排行榜:中山医院列榜首

由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全国推出的“首个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今天发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等入选医疗机构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50强;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松江区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入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50强;段涛、崔松、杨阳等入选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100强。

据悉,排行榜的推出旨在深化推进健康上海“第一行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激励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更好发挥健康科普“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全市共有162家医疗机构(包括158家公立医院、4家由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推荐的社会办医机构)、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2名由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荐的医务人员参与此次影响力评价工作。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继伟副教授介绍,为确保全国首个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排行榜制定的专业、科学和公开、公平,评价工作坚持受众健康效应最大化、技术实现可行性、数据获取客观性、填报工作负担最小化的原则,从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的指标设定、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等方面,形成排行榜制定的技术路线。

此次指标设定遵循广泛性、适用性、代表性和简明性的原则,通过现场调研、方案论证和预调查,形成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健康科普指数的框架和指标。

信息采集领域,评价专家通过填报、核对、采集、筛选、复核等五个步骤,确定各传播主体所拥有的健康科普信息数。数据分析上按照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分别对传播项和附加项的指标进行赋分,经加权计算后,最终得到分值。

评价工作在广泛征求各级医疗机构意见的基础上,从健康科普信息的生产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等多个视角展开。新媒体平台、主流媒体平台以及科普讲座等内容构成传播项,获奖和出版科普书籍等构成附加项。

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中,新媒体平台、主流媒体平台以及各类线下传播活动等内容构成传播项,科普基础工作、获奖等构成基础附加项。

据悉,上海已将健康科普纳入医疗、药学、护理、技术等卫生专业人员高级职称评价,为健康科普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制度支撑。此次参与评价的2100余个账号信息统计显示:2021年本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共发布79416篇健康科普信息,同时在主流媒体、专业媒体平台发布4267篇科普信息,科普产量大、内涵丰富、触角广泛。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彤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开展年度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影响力指数评价工作,并将这项工作纳入本市“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形成长效机制,持续优化指标,拓宽参与机构和人员范围,进一步发挥科普硬核作用,提升市民健康满意度和获得感。

本文作者: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