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场音乐剧《夜半歌声》首演,打造文商旅跨界融合新地标

12月28日,紧邻南京路步行街的中国大戏院从内到外换“行头”。复古灯箱、闪烁霓虹灯、自行车铃声成为天然背景。由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仙童国际戏剧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出品的演艺大世界原创音乐剧《夜半歌声》拉开首轮驻演大幕。

1911年法语小说《le fantôme de lopéra》出版,广为流传。1937年,马徐维邦执导,金山、胡萍、施超等主演的电影《夜半歌声》据此改编,上海首映34天场场爆满,创下票房神话, 85年里被4度改编。2022年末《夜半歌声》以原创剧本、原创音乐围绕“约定和团圆”,建构“重建、重逢、重生”剧情:20世纪初叶的上海,宋丹萍、绿蝶和孙晓鸥在“草之光辉”孤儿院里一起长大。孤儿院剧场落成之际,三个少年登台参加演出,不料首演突遭战火侵袭,三人从此离散。十年后,孤儿院原址上一座新剧院落成,绿蝶回到故地担纲主演,与前来看戏的孙晓鸥重逢,两人一时情难自禁,不料此情此景却触怒剧院内的“幽灵”。

与一般观演不同,《夜半歌声》观众提前近1小时进入剧场,在中国大戏院上下三层公共空间里,抢先感受老上海风情。剧场一层,“夜半商号”复古货架格外显眼,闪烁的霓虹灯下围拢选购《夜半歌声》文创衍生品的观众;剧场二层,“夜半市集”同步亮相。泰康、程裕新、邵万生、三阳、黄隆泰、老大同等誉满申城的老字号品牌入驻,让观众体验老剧场风华,回味旧辰光的味道;剧场三层,“夜半照相馆”别有洞天,不少观众穿上旗袍礼服,来到微缩的“老照相馆”打卡。

《夜半歌声》是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为中国大戏院量身定做的首部原创驻场音乐剧,以“环境戏剧”连接起文化、商业和旅游,在戏里戏外产生更深入的沉浸感与互动性。

“我们以中国大戏院为圆心,依托南京路商业禀赋,打造一个天然的、全方位的、充满立体感的观剧体验区,开创全新的自然街区沉浸式戏剧概念。”《夜半歌声》出品人夏锋表示:“选择‘夜半歌声’这一经典电影ip作为选题,基于大光明文化集团拥有电影和剧院两大基因。我们希望以优秀的原创音乐剧作品为龙头,带动经典ip文商旅联动,剧场功能从演出经营为主拓展到品牌发布、艺术展览、休闲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培育演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合作和运营模式。”

制作人李东说:“我们想用《夜半歌声》赓续并发扬海派文化,依托优秀故事文本,不断加大演出内容创投与自制体量,让‘文旅叙事’实现更多维度的展现,也让演艺大世界从‘码头’到‘源头’走出的每一步更加掷地有声。”

音乐剧《夜半歌声》由牟森编剧、导演,大量唱段令观众听得过瘾。作曲李京键表示,《夜半歌声》以有戏剧结构的音乐为目标,而不是歌曲接歌曲的联唱,“考虑到音乐剧自身属性与上海城市基因,《夜半歌声》音乐整体结构与和声语言的设计,先于唱段写作。”在作词吴冰看来,《夜半歌声》故事发生于上世纪初,也是一个新旧之交。一场火灾后,有人停留在过去、有人走向未来、有人在中间徘徊。“过去”与“未来”,“生存”与“灭亡”,“引领”与“跟随”,“黑暗”与“光明”,这些词在剧中一一涌现。

“把梦想交给我,唤醒你的心灵,把美梦交给我,你将重获新生……”这是饰演宋丹萍的郑棋元进组后学的第一首歌,“我每天都在学歌、练歌,像高考生。《夜半歌声》音乐非常好,几乎没有台词,而是以音乐为主导。舞蹈、舞美、服装、装置都非常用心。上海观众热情又专业,鞭策演员精进。”郑棋元眼中的宋丹萍经历苦难,但爱没有从他的心里抹去,“他生活在黑暗的角落,依旧渴望光明。除了自我救赎,《夜半歌声》还表达了爱有很多种,即便历经挫折,还是要有向上的心态,光明就在前方。”

饰演绿蝶的喻越越说,“绿蝶很勇敢,她有脆弱和不堪,苦难没有扑灭她追逐爱与梦想,她是个很丰盈的人。”《夜半歌声》在岁末年初首演,喻越越认为,它的质量从一个侧面折射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春天到了,“选择好的制作团队,选择好的演员,然后再选择好的题材,在这个过程当中,原创队伍会越来越规范,创作力量也会越来越好。通过《夜半歌声》,大家会越来越喜欢本土原创。”

首演之际,《夜半歌声》解锁“刷脸”新方式,21位演员海报以道旗形式亮相南京路步行街。宋丹萍饰演者丁辉说,“宋丹萍看上去脆弱、敏感,甚至让人有点害怕,但是他的内心温暖和坚定,面对过去的创伤与新产生的裂痕,他依旧在成长,所以才能化解一切,去接受和爱自己。”另一位宋丹萍饰演者钟嘉诚说,“宋丹萍在不断寻找突破口,让大家知道他在这个社会上存在的意义。”饰演绿蝶的郭耀嵘说,“绿蝶命运多舛,很多苦难都背负在她身上,对哥哥和父亲的感情,以及对梦想的追求,成为她不断成长的因素。”绿蝶饰演者张诗漫认为,“她看似很柔软,却有意想不到的坚韧,是一个很勇敢的人。”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本文作者: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