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细节引人关注,国际舆论如何看待马克龙访华?

法国总统马克龙7日结束对中国的国事访问,这是他3年多来首次访华。在为期3天的行程中,马克龙先后到访北京、广州,并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

舆论注意到,马克龙此行成果颇丰,包括中法联合声明,双方36家企业签署18项合作协议等。此外,马克龙在此行中反对与中国“脱钩”、呼吁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等表态也备受关注。

细节引人关注

马克龙5日下午抵达北京,他面向中国公众的首场活动以文化交流开场——为“中法文化之春”揭幕。

6日下午,习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马克龙举行会谈,并在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同日,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在中法两国领导人见证下,双方36家企业签署制造业、绿色、新能源、创新等领域18项合作协议。

英国广播公司注意到,马克龙受到中方热情欢迎和盛情款待——从人民大会堂前的红地毯,到与影视文化名人互动,再到习主席陪同聆听《高山流水》古琴演奏。

7日下午,习主席在广州市松园同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路透社注意到,习主席陪同来访的外国领导人一同前往外地的情况颇为少见,凸显出中方对于马克龙此行的重视。

英国《金融时报》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习主席与马克龙在广州一同品茗,认为这是领导人个人层面的一种接触。

新加坡《海峡时报》注意到,马克龙在广州中山大学受到该校学生的热情欢迎。

对于此行,马克龙本人连发多条推特表达感想。他用法语和中文写道:“谢谢你,广州。法中友谊万岁!”

他还用法语、中文、英语写道:“从北京一路到广州,我见到了学习法语的大学生们,这些青年人饱含热情、胸怀远大,我也见到了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们,还有受到法国艺术灵感启发的艺术家们。我们在一起大有可为。法中友谊万岁!”

成果内涵丰富

此次中法达成的联合声明可谓马克龙此行“重头戏”。香港地区的《南华早报》注意到,这份联合声明涵盖51点内容,涉及5g技术、军事交流、碳中和等重要领域的合作。在一些西方国家炒作“脱钩”论调,试图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背景下,相关内容备受关注。

在战略层面,《纽约时报》注意到,中法“推动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

在经贸层面,“两国致力于为企业合作提供良好环境,改善两国企业在对方国家的市场准入”受到关注。

《南华早报》还注意到,根据6日签署的协议,空客将在中国开设一条新的生产线,使其在华产能增加一倍。同时,法国电力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决定延续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陪同马克龙出访的空客首席执行官傅里(guillaume faury)表示:“随着中国市场不断壮大,为中国航空公司以及该地区的其他客户提供本地化的服务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近60名法国商界代表陪同马克龙访华也成了一大看点。《纽约时报》写道,马克龙此行对美国青睐的经济“脱钩”论调说了一个响亮的“不”。

在技术层面,声明写道,中法将“在数字经济领域,包括在5g方面,法方承诺在两国包括国家安全在内的法律法规基础上,继续以公平、非歧视方式处理中国企业的授权许可申请。”

《南华早报》写道,在一些西方国家希望减少对华依赖之际,这份联合声明反映出,马克龙希望为法国企业在巨大的中国市场中确保更多份额。

在军事层面,舆论注意到,“中法两国同意深化战略问题交流,特别是深化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与法国军队太平洋海区之间的对话,加强在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上的相互理解。”

在文化层面,声明写道,双方将于2024年共同举办中法文化旅游年,支持故宫博物院与凡尔赛宫等在两国合作举办高水平活动。

据法新社报道,凡尔赛宫负责人凯瑟琳·佩加德(catherine pegard)表示,在中法迎来建交60周年之际,这场活动“是对两国文化交流以及未来具有信心的标志”。

或令美方不满?

在离开北京途中,马克龙接受法国《回声报》和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采访的内容也引发关注。

“马克龙称,欧洲必须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的压力。”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9日以此为题报道称。

马克龙在采访中主要表达了三个立场。一是欧洲必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包括对美元的依赖。此言的一个背景是,近年来,美国将美元“武器化”的行为遭到诟病,此举迫使不少欧洲企业放弃美方制裁波及的业务,否则将会面临美国的二级制裁。

二是欧洲应该致力于自身国防工业、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努力实现战略自主,甚至将欧洲打造成中美之外的“第三极”。马克龙说,尽管欧洲与美国在一些问题上持有相同观点,但在乌克兰局势、对华关系等议题上,“我们有欧洲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习主席6日同马克龙共同会见记者时说:“中方始终视欧洲为多极化世界的独立一极,支持欧洲实现战略自主,坚持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相信欧方将独立自主发展对华关系。”

三是欧洲应该避免卷入台海危机和阵营对抗。“欧洲人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加速台海危机是否符合我们的利益?”马克龙的答案是:“不!”

舆论注意到,马克龙此行确实凸显出法国采取独立于美国的对华政策,以及法国与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鲜明差异。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马克龙的最新言论恐怕会令美国不满。

《纽约时报》认为,马克龙此次中国之行凸显出,美国把中国当做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做法并未得到盟友的全力支持,因而前景复杂。

这篇文章题为“法国外交削弱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努力”,写道:“盟友并不总是以同样的方式看待事情,马克龙惬意的访问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而在世界经历深刻历史之变的当下,中法对话和中欧对话重启得到舆论肯定。

韩国延世大学的中国问题学者鲁乐汉(john delury)表示,从长期来看,马克龙的做法可能是有益的。“在与中国的关系中,(法国人)有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不相信‘脱钩’论”。

鲁乐汉还表示,在中国斡旋推动沙特和伊朗达成和解之后,西方不应排除中国为化解乌克兰危机“提供环境”。

法国《世界报》也写道,中欧对话不可或缺,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重启与中国的对话是正确的。“正如中国最近推动伊朗和沙特达成和解所表明的那样,在迅速变化的国际环境中,中国是一个主要参与者。”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本文作者:陆依斐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