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动迁房小区毁绿种菜屡禁不止,怎么办?在嘉定南翔劳动街社区,居民们种菜热情高涨,社区干脆变“堵”为“疏”,在小区儿童中心广场专门打造一个微菜园。
这方小小菜园里,情谊在悄然生长。“社区志愿者自己买了木箱,有的小朋友以家庭为单位承包了一小块菜地,老人们教大家一起种菜。年轻一辈和老一辈在菜园里产生了新的联系,这种情感联结从菜园延伸到日常生活。疫情期间,小朋友把收获的蔬菜送到独居老人家中,也有更多年轻人踊跃站出来帮老人配药,等等。”5月6日,在南翔镇一场社区治理沙龙上,劳动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杨丽燕讲述了这个温馨的故事。
在嘉定南翔,有不少老镇区、老小区及本地农民动迁集中居住区,这类社区是基层分类治理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因其特殊的形态、复杂的人员构成而面临诸多治理难题。活动现场,多位居民区书记分享了各自的工作经验和心得。
杨丽燕说,过去劳动街社区居民归属感不强、社区公共空间缺失、居民缺乏交流平台,立足于现实问题和居民需求,社区探索出“场角浪”“小板凳”工作法,通过“微菜园”“木工之家”“时光回忆长廊”“奶奶讲故事”“星空间”等一系列活动,盘活社区资源,动员社区居民,延展自治项目,拉近了居民与社区干部的距离。
“木工之家这个项目,缘起于居民楼道里的木材、家具等废旧堆物。为了解决楼道堆物的安全隐患,我们找来小区里的能工巧匠居师傅,组建了一支木工之家团队,他们对木材和旧家具进行切割、刷漆,安装在公共休闲区供大家使用,现在这些彩虹椅已经成为小区里的一个网红打卡点。”在杨丽燕看来,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内外资源、带动居民共同参与。
德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贞从融入难、停车难、休息难、上楼难四大难点问题,分享社区如何以“365众议荟”为基,走出社区治理的破题之路。德华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丽华介绍,社区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出“联办活动,共育民心”“联募资源,共助民需”“联解难题,共扶民生”“联席协商,共议民事”的“四联四共”工作方法。宝翔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赵卫国分享了“邻”“安”“瑞”的社区治理模式。
在专家点评环节,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马西恒教授表示,接地气、有生机,是嘉定社区治理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在这里,行政力量和居民自治相互激活、相互激发,社区内部实现共治,这一做法为众多社区提供了启发。当下社区已经形成一个内部生态,群体性质、行动逻辑、诉求、关系等多维多样,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回应和自下而上的激活,更需要横向的供需衔接以及相互满足。居委会要改变统摄者的姿态,以民主的办法凝聚力量,挖掘各方主体的优势资源,通过多维参与通道,实现居委会与各方力量的横向连接与双向激活,激发更多的内生凝聚力和治理活力。”马西恒说。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赵欣认为,南翔未来的社区治理可以在规划设计、艺术美学、商业运营、数字技术和应急管理这几个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形成更多创新型的南翔模式、南翔经验。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童潇指出,治理不仅要关注美好社区建设任务目标的达成,也要注重过程,在过程中凝聚各方力量,聚“众能”营造大“势能”,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未来发展,要实现达人共育、形成共识、规则共砌,以“共”字诀营造社区治理共同体。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韩福国指出,社区治理要坚持问题导向、党建嵌入,形成协商规则、深化治理框架,打造一个有始有终的闭环治理过程,进而形成体系化制度化的社区治理样板。
上海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社会建设处处长竺亚作总结。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南翔镇首批示范型我“嘉”楼下自治点授牌仪式,并发布了南翔镇社区游学“佳”路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本文作者:周丹旎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