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集团成员国之间的内部分歧在加深,随着g7角色的改变和经济实力的不断下滑,其影响力也在日渐衰落。
力不从心!g7角色变迁折射影响力下滑
七国集团由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加拿大组成。最早发端于1975年,最初只有六个国家。第二年再开会时,加拿大也加入其中,七国集团正式形成。g7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协调各大工业国共同抵御全球性的经济问题。但当一场更大的经济危机来临时,g7突然显得力不从心。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决定召集更多国家的领导人到华盛顿开会,以更好地协调应对这场全球性危机,g20应运而生,一个包括中国、印尼、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二十国集团。
英国广播公司指出,g20成立后的十多年,g7的角色受到质疑,这个“富国俱乐部”代表性越来越弱,成立之初,七个国家堪称巨头,占据的全球经济超过70%。半个世纪后,他们的经济占比缩减到40%,甚至有机构统计认为“金砖五国”(中、印、俄、巴西、南非)的gdp占比已经超过g7。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g7的角色突然改变,开始扮演协调一致对俄制裁的角色。
俄乌问题是g7广岛峰会的主要话题之一。英国《金融时报》19日援引一名参与峰会筹备的消息人士的说法爆料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于21日前往日本参加七国集团(g7)峰会。不过,报道还提到,日本政府18日已宣布,泽连斯基将于21日以线上形式参加峰会。
当地时间18日,白宫发布的电话会议记录显示,美国将七国集团(g7)峰会上宣布针对俄罗斯实施的新制裁。英国广播公司指出,预计未来几周乌克兰将在西方武器和资金支持下,发起重大反攻行动,目标是从俄罗斯军队手中夺回其东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
这次广岛峰会,日本邀请了多个七国集团之外的国家领导人出席,包括印度、巴西、韩国、越南和澳大利亚,以及非盟轮值主席国科摩罗、太平洋岛国论坛主席国库克群岛、东盟主席国印尼等。法新社称这个邀请名单“长得不同寻常”,日本试图扩展自身以及g7集团在发展中国家间的影响力。
近日,法国《快报》网站刊发题为《创新,衰落中的七国集团的最后希望》的文章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七国集团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2023年将降低至30%。如果说数据具有象征性的话,这种趋势并非最新出现。这些强国的相对衰落从几十年前就开始了。从2000年到今天,七国集团总人口增长约5000万。而印度同期增加人口近4亿。“新兴”国家的出口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超过了七国集团的出口。这一差距在过去十多年中一直在拉大。
专家:g7已沦为美国实现大国竞争的工具
g7炒作涉华议题 半导体成关键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本次g7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半导体成为美国及其盟友关注的重点领域。据路透社报道,英国政府在一份声明中称,作为“广岛协议”的一部分,英日两国还将宣布启动“半导体伙伴关系”,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加强芯片供应链。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岸田文雄18日还在首相官邸接见了台积电、三星电子、英特尔和美光等七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的负责人,听取了他们关于在日本设厂和深化技术合作的计划。报道称,这是“史无前例的会晤”,这些计划可能加强日本重新崛起为半导体强国的前景。
在当天与拜登的会谈中,岸田文雄也提及此事,他对美国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在广岛的投资表达欢迎,并表示日本政府将坚定支持它作为盟国之间半导体合作的典范。分析人士指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力图重塑全球芯片供应链。
美国一直在游说其他七国集团成员国,限制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对华投资。《金融时报》称,美国方面表示,正在考虑发布一项行政命令,为美国对外投资建立一个筛选机制,旨在使中国更难获得尖端技术,并将与其他g7成员国据此进行非正式讨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警告说,美国的“敌对”政策很有可能将世界分成两个集团。
彭博社认为,虽然美国游说其他国家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路线,但欧洲国家私下更倾向于采取更微妙的方式。本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g7寻求一个“多面化的对华经贸关系”,具体而言,“去风险,而不脱钩”。有分析认为,可以期待的是,g7将通过此次峰会表明“每个国家都将处理自己与中国的关系”,而且这个问题将是广岛峰会上相对“更复杂”的问题之一。
中国驻日本使馆公使杨宇17日就七国集团广岛峰会涉华问题,向日本外务省亚大局长船越健裕表明严重关切。敦促日方作为东道国,切实妥处峰会涉华因素,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对华经贸遏压,停止操弄涉海问题,停止炒作“中国威胁”,停止搞遏华“小圈子”,不得使峰会及有关双多边活动成为反华遏华的政治表演。
中国外交部:希望美国等g7国家不要光画大饼
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也表示,g7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口惠而实不至”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
希望美国等g7国家不要光画大饼,不要只想着拿发展中国家撑门面,而要为其发展作贡献。
此外,针对g7峰会期间可能发表所谓“经济安保”的声明,包括在半导体等领域摆脱对华依赖的内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月15日表示,美国胁迫有关国家对中国大搞经济脱钩、科技封锁,无理打压中国企业,绝不是什么“公平竞争”,而是严重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
美国对盟友实施胁迫外交毫不手软
20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美国一半。为消除来自日本的经济威胁,美国于1985年强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导致日本国内经济泡沫急剧扩大,房地产泡沫最终破灭,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1986年,针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美国迫使日本签订《美日半导体协定》,并对日本发起“301调查”,先后对日本半导体、计算机等多种产品实施贸易制裁,成功削弱了日本半导体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其市场份额从占全球市场50%下跌到2019年的约10%。
进入本世纪以来,则多次对欧洲公司下手。2013年,美国动用《反海外腐败法》,逮捕阿尔斯通高管皮耶鲁齐,并诱使其签订认罪协议,据此套取更多对阿尔斯通公司不利的证据和信息。到2014年,为了向阿尔斯通施压,美方至少又逮捕3名皮耶鲁齐的前同事,以“经济人质”作为谈判筹码。在各方游说和施压下,2015年,阿尔斯通公司不得不接受美国通用电气的收购要求。英国《经济学人》就此评称,美国司法部的调查扭曲了阿尔斯通出售资产的流程,为潜在的美国买家创造了优势。
2021年1月,为提高波音公司竞争优势,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对来自法国和德国的飞机部件等输美商品加征高达15%的关税,涉及商品总价值达75亿美元。近年来,美国向世界多家芯片企业“勒索”机密数据,维持美国在半导体产业主导权。2021年9月,美国商务部发出通知,要求半导体供应链企业在45天内“自愿”提供相关信息,包括库存、产能、供货周期、客户信息等26项核心数据。美国政府网站数据显示,在美国施压下,截至2021年11月,台积电、联华电子、三星、sk海力士、日本索尼半导体等70多家企业向美国商务部提交半导体供应链相关信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监制/王威
制片人/杨修雯
编辑/王静
来源:cctv4《今日亚洲》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李林蔚
本文作者:CCTV4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徐佳敏